唐国安(左八)和首批庚款留美学生。(资料图片) 清末民初著名新闻学家、外交家和教育家唐国安(1858—1913),字介臣,一生积极选派学生赴美留学,主持创办清华学校,成为直接参与早期清华学校从孕育、诞生、重生到初具规模全过程的首任校长。 唐国安一生没有子嗣,生前留下遗言:不留私产,全部财产待夫人过世后捐给慈善事业。而他留下了一座用心血浇灌的清华学校,给日后的百年清华和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无比丰厚的精神遗产。 唤起“海归”同救亡 1873年,广东香山唐家湾(今珠海唐家湾)14岁的唐国安被中国出洋肄业局选入“游学教育计划”第二批官费留美幼童,后因“教育计划”中断,唐国安于1881年回国。 唐国安回国后虽然长期不得志,却积极参与归国留学生的活动。1903年,他出任“上海耶鲁大学校友分会”董事和“中国耶鲁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1906年7月,唐国安担任“寰球中国学生会”董事和副会长,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文章《劝告中国留学生》,指出恃强凌弱是人类天性,中国的积贫积弱正是被人欺凌的原因。出路何在?文章大声疾呼救亡图存。他认为,反侵略、反压迫不能光靠感情和义愤,而应奋发图强,加强自身的抵抗力。他把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留学生身上:要拯救中国,就要对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进行整治,这项工作必须主要依靠在国外受过先进教育的学子去做,因为他们具有实用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开阔的视野,更能把握形势,施行救治,远胜于他们那古老学堂的兄弟。 1907年冬,唐国安奉调进京,进入外务部储才馆。在与美国谈判退还庚款余款和与英国谈判结束鸦片贸易两件涉外大事上崭露头角,成就卓著。 留学事业续华章 1908年7月,中美双方就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余款达成协议,将超额部分1100余万美元退还中国,专门用于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协议签署后,设立一个由学部和外务部共同组成的执行机构——游美学务处,学部推举丞参杨熊祥兼任总办,外务部推举左丞参周自齐兼任游美学务处的“总办”。由于周自齐频繁出访,外务部就选配外务部候补主事、从五品官唐国安兼任学务处会办,学部员外郎范源濂也兼任会办,如此形成了游美学务处“一总二会”的领导班子。同时确定,周自齐和范源濂在游美学务处支半薪,每月分别领取250两和200两薪金,唐国安支全薪,每月400两。这表明,学务处的日常工作由唐国安主持,唐国安成了实际上的校长。就这样,唐国安挑起了“庚款留美”事业的重担。 游美学务处的任务是向社会公开招生,选送出国留学,据1909年9月1日《申报》报道,招生公布后,有近千人报名。9月4日在学部开考,应试者500人,第一天考经史舆地,第二天考洋文、算学,9月8日发榜,取68名。9月9日至13日复试物理、化学、博物、代数、几何、三角、外国古代史、外国近代史、外国地理,初步录50余人,最后“复试取定名单47人”,梅贻琦、张子高、唐悦良、金邦正、秉志等榜上有名。这是游美学务处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由唐国安亲自率领,10月12日从上海乘蒸汽机轮船“中国”号出发,11月6日抵达旧金山,同行的还有唐国安侄子唐孟伦。一行人于11月13日抵达华盛顿。 1910年,赵元任、张彭春、钱崇澍、竺可桢、胡适等第二批中国留学生赴美,由游美学务处英文副文案唐孟伦和严智崇、胡敦复两位教师率队。这批学生赴美途中,唐国安动员上海、东京和旧金山青年会的同仁们腾出会所让学生居住,设宴款待和提供方便。 为统筹留学生出国和抵美入学后的日常管理,唐国安还在游美学务处设立两个下属管理机构。一是负责办理学生出国签证、购置船票、置装、学习礼仪、发放生活费等工作的上海办事处,由唐国安同宗兄弟、上海电报总局局长、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副董事长唐元湛为监督。二是负责学生择校、入学、学习、生活和费用等事宜的华盛顿游学生监督处,由中国驻美使馆参赞容揆任监督。第一批留学生抵美后,唐国安和容揆一起把他们送入美国大学和预备学校学习。 派遣留学生大获成功,使中断了近30年的留美教育事业得到恢复。经唐国安等选送留学的梅贻琦、张子高、竺可桢、胡适、戴芳澜、金岳霖、吴宓等之后成为学界泰斗,近40年里,他们是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 [NextPage] 清华栋梁撑危局 在一年一度选派留学生出国的同时,游美肄业馆也在紧张筹建中:接收清华园,在游美肄业馆馆址上整修工字厅衙门,兴建清华学堂楼、校门、讲堂、斋舍、医院、教职员住宅,聘请中外籍教师30余人,招收包括次年出国的第三批庚款生在内的460余名学生。 1911年3月底,游美肄业馆定名清华学堂,于开学典礼之日宣告清华学堂成立。作为游美学务处会办兼清华学堂副监督的唐国安没能出席,因为唐国安还身兼外务部英文秘书,刚随外务部出访欧美回国,又受命出席1910年10月10日至15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人道大会”,并作“中国禁缠足运动”的演讲。接着,他又被清政府指派为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二届万国禁烟会中国代表团代表。唐国安委派一位驻美使馆官员参加,并代他宣读书面发言。开学典礼上,唐国安被选为清华学堂名誉副会长和通讯委员。 周自齐和唐国安一回到清华学堂,就对开学之初的无序现象进行整治,聘张伯苓为教务长,实行“中五、高三制”,并且招收了第一届100名新生入学。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2月18日开始南北议和,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2月12日溥仪退位,3月10日袁世凯当上大总统,3月13日唐绍仪奉命组阁。这一系列重大变局,对新生的清华学堂冲击极大。袁世凯把办学经费挪作军饷,致使学堂“断炊”,一些不法分子企图浑水摸鱼,煽动民众,叫嚣洗劫清华园。11月7日,清华学堂宣布关闭。失望的学生纷纷离校。学堂管理层纷纷离职,弃教入仕,清华学堂只剩下唐国安独撑危局。为了不让清华学堂解散,唐国安购进枪支装备,将校卫队人员由12名扩充至24名,日夜巡逻。为了早日复校,唐国安一抓改革,力促外交部、教育部“撤裁学务处,归并学堂”,确立清华学堂统一的管理体制;二抓教学,选定外交部留学美国的文学硕士周诒春任教务长;三抓经费,为维持复校所需经费和选派留学生出国学费,唐国安一边向华比银行、华俄银行和卡利基基金借贷,一边加紧向财政部催要所欠20余万两欠款。 1912年5月1日,以唐国安为学堂监督的清华学堂在关闭5个月后终于复校。为适应民国教育体制,同年10月,唐国安将“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唐国安成为首任校长。唐国安确立的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清华学堂章程,对以后清华办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块大匾“寿与国同”和“人文日新”高悬于清华礼堂楼后壁墙上,传达着清华人创业维艰、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与礼堂前台墙上悬挂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遥相辉映,彰显着熠熠生辉的清华精神。 唐国安慎重对待教师选聘,尤其在聘请外国教师时,注重品学兼优标准。 唐国安创办清华学校医院,聘请美国医生为学生定期检查身体、保健和治病。 唐国安重视体育,成立体育部,聘请美国体育教师教学生锻炼身体。虽然他自己身体不好,还坚持参加学生的体育活动,亲自向学生示范体育动作。1913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首届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中国出战的是清华学校代表队,由唐国安率团出征,唐国安成为近代中国率团参加大型国际体育比赛第一人。 清华复校后,最大的难题莫过于筹措经费和扩大办学用地。为继续维持留美教育的庚款经费,唐国安四处奔走,终于使清华学校的生存有了起码的经费保障。唐国安积极扩大校园面积,一举将清华园西侧近春园(废园)和畅春园东南隅(今西院)纳入学校的范围,使校园面积由最初450亩增至1200亩,并计划兴建科学馆、体育馆、图书馆和大礼堂,即后来著名的“四大建筑”。 为了提高学校影响力,他与周诒春副校长联名上书,将校长任命由“委任”升为“荐任”。 1913年夏,清华学校培养的第一届(1912级)毕业生16名学生毕业。在7月1日举行的毕业仪式上,唐国安邀请到当时的国务总理、陆军总长段祺瑞“面颁训辞”。首届清华学子中有后来成为“化工巨子”的侯德榜,有南京中山陵的设计师吕彦直、东吴大学校长杨永清、著名植物病虫害专家戴芳澜、著名建筑师关颂声、逻辑学家金岳霖、文学家吴宓、圣约翰大学校长涂羽卿、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等。 [NextPage] 始创清华载史册 1913年8月16日,心脏病日益加剧的唐国安在病榻上签发了要求将退款经费直接拨给学校的报告。8月21日,自知沉疴难起的唐国安向外务部递交辞呈说: “一年之间,精力耗于教务者半,耗于款务者亦半。入春以来,陡患心疾,比时轻旋时重,方冀霍然,讵料渐入膏肓,势将不起。校长职务重要,未可一日虚席,谨恳钧部免官另委贤员担任。 惟国安有不得已于言者,查有留美文科硕士周诒春老成练达,学识兼优,自充任副校长以来,苦心孤诣,劳怨弗辞。国安虽病,该副校长兼理一切,颇能措置裕如。若以升任校长,必能胜任愉快……” 次日下午4时,唐国安病逝于清华园。全校师生、袁世凯的代表、美国代理公使等进行吊唁。遗体安葬于校园内,今已不可寻。 是年10月28日,国务总理熊希龄、外交总长孙宝琦、教育总长汪大變联衔呈文大总统:查该前校长在外务部任职多年,创办游美学务处暨清华学校,始终其事,擘画一切,毫无贻误。此次因病身故,实系积劳所致,现拟酌给一次恤金一千圆,以示优恤。大总统批复“应即照准此批”。 1914年4月12日,清华学校为唐国安立下一面纪念铜牌,悬于工字厅大门墙壁,是日举行揭幕典礼,周诒春校长主持,全校师生铭记他始创清华的历史功绩。《清华年刊》称颂他“坦诚、忠实、正义、富自我牺牲精神,是为国谋最大福祉的真正爱国者”。 (作者唐绍明系国家图书馆原党委书记,杨毅系珠海容闳与留美幼童研究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