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教仪范 >

仪坛设置 - 醮坛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道教 佚名 参加讨论

    醮坛的由来:醮,原来指的是道教在举行大型礼仪活动後必须进行的祭祷诸神的仪式。醮坛原来只是指安放诸神的神位以及神像的坛场。唐代以後斋醮连用,因此,斋坛和醮坛渐不区分。中国古代就有醮神之仪,醮神即祭神,「祈天地神灵之享也」。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仪礼有了较大的发展,遂有「修斋设醮」之分,坛场亦有斋坛和醮坛之别。《道书援神契》称,「古者祭皆有坛,後世州郡有社稷坛,记曰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於屋下者从简也」。唐代以後,斋醮之称连用,元明以後,斋坛与醮坛逐渐合一。当今道教行仪的道场,往往既设神位,又举行超度亡魂的科仪,斋法与醮法连用,斋坛与醮坛合一。举行科仪的场所也统称为坛场,或道场。
    设置:据《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称,「醮坛,即醮筵也」。醮是祭献,筵是席位,醮坛即祭献诸神之位的场所。中间高设三清座,前留数尺,许通人行。又设七御座,每位高牌曲几。左右班列诸神圣位,两班醮筵,联案通排,香花灯烛供养如法。自中至外设三香案,外以备请圣用,次以盛黄道,中则总供养也。如果在举行的科仪中,或开度,或祈禳,另有请降之神灵,则在醮坛上另行安排神位,由行仪道士「自排高下」。当今道士行仪的道场,常於最里侧置三清与众神之神位,置香案与贡献。在外侧置行仪之斋坛。而在另处设超度亡魂之灵位,供信徒祭奠用。
    参考文献:
    《道书援神契》、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