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过,各种新年茶话会就接二连三地开起来了。据说,茶话会的源头还是古代的茶会,这不能不说是茶会对人们社会交往和沟通情感的重要贡献。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茶会衍生而来的茶话会,只保留了茶会的组织形式,将它的主角——“茶”撇开了,对于茶和茶人来说,这又不能不是一个遗憾。 既然茶话会中还带着一个“茶”字,能不能再把“茶”请回茶话会中去呢?1月18日,记者参加了“中国(北京)国际茶博会”组织者北京三力广告公司在清华大学西门附近的华腾科技大厦举办的新春茶话会,与会者主要是媒体记者,算是主办方对各家媒体一年来所给予支持的答谢,也是让不同媒体记者之间增加一个相互沟通了解的机会。茶话会提供了不同风味的普洱茶,参会者可以细细品赏鉴别,还争取到了不少赞助礼品,其中多数又都是茶礼品,在茶话会每两个茶艺表演的间隙就用抽奖的方式派送给到场的人们。整个茶话会时间不是很长,却很是热闹,也充满了茶香。 其实,这样以“茶”为主角的茶话会在茶界并不少见,少见的是茶界以外办茶话会时还能给茶留下一些位置。当然,我们不可能期待其他行业的人都像茶人一样对待茶,让它总是做茶话会的主角。“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一俗一雅之中,“茶”都摆在最后。但是雅俗都能排上也不简单,因此,就是做个好的配角也是不错的,一个好的配角做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是需要有真功夫的。不可否定“茶”在茶话会的舞台上是个好料,但是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得明确自己只是添色加彩的配角,并甘心做好配角,在怎样做好配角上多下工夫。三力广告公司在今年茶话会上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不管内容如何不同,茶话会总是要让人喝水的,除了少数已经现代化成只有口对口才能喝到嘴的瓶装饮料外,大多数时候这些水还是茶水,如果能在茶水上多用点心,选用不同的茶叶,泡出几种不同的口味来,一来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二来除了茶本身就有的提神功效外,因为外型、风味各不相同带来的新奇感,必定也能减少人们在茶话会中的疲劳,多泡几壶茶,人们多了几分新奇也会多了几分对茶叶的爱好;如果是娱乐性强的茶话会,搞个抽奖也未尝不可,既然是茶话会,就用茶作奖品自然也合情合理。建议一下,茶叶企业不妨在每年这个时候主动跟与自己有联系的企事业单位联系,免费提供茶话会用茶,也为自己培养一批潜在的购买者。 茶话会也许还有些现代气息,其中的传统文化保留得已经不多了,茶在其中除了解渴以外也难以发挥太大的作用,真正能让茶施展魅力的舞台不是在茶话会上而是在新年里。尽管元旦一过就是新年了,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总是觉得不到春节就还没有过年,春节本身就像是一个大庙会一样,又热闹又饱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色彩,其中就有不少是关于茶文化的。 根据民俗,以往春节家家还有喝元宝茶等茶习俗,可是受到现代文明和其他思想的冲击,这些习俗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了。好在春节年年都在过,一过年,就容易让人想起这些茶俗,发掘这些被遗忘的茶传统,让它们再次走进千家万户,这不正是在做茶文化的拯救和普及工作吗?这样跟生活紧密相连的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茶文化,比起书本上记述的花拳绣腿式的茶文化,不知要鲜活、生动多少倍。茶文化这些年持续升温,早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因为总是被人误解为阳春白雪,一直难以形成流行风尚。2005年全国热播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走红,让我们意识到了,传统文化也是能成为流行文化的领头羊,关键就在于传统文化能不能从说教中抽脱出来,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因此,真正有生命力的茶文化应是植根到大众生活中去的茶文化。 上海浦东的王老伯平时就喜泡茶馆,春节就要到了,再加上今年儿女们都要回来过年,他已经买了好些好茶,还买了枸杞、西洋参、橄榄、桂圆等等,只等着他们回来,用这些材料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茶技,也把茶叶养生保健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记者曾经走访过上海的社区和学校,那里的茶文化普及工作做得确实非常好,这跟上海的茶叶消费量和增长量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地方,应当不无关系吧。振兴茶文化,春节就是个好机会。待客选茶、泡茶都是文化,能在亲友面前表演一手好茶艺也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书到用时方恨少”,需要茶艺的时候也才更觉得茶艺的重要,有了需求才能推动茶艺的发展,壮大懂茶人的队伍,让茶艺进一步走进群众。 春节是茶俗的舞台,也是茶礼的舞台,更是茶人的舞台。如何更好地推动茶业的发展,茶人们利用春节这个大舞台,充分施展拳脚,应当大有可为。 作者:王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