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本无税,唐代建中元年,朝廷才对茶叶征税。开始时茶税没有单独成税,只是列名于漆、竹、木等农产品一起征收,相当于现代的农业特产税,从价征收十分之一。 13年后的贞元九年,由于民间饮茶日益普及,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茶税税源增长势头旺盛,以至于一县之茶税,超过全国的矿产税总量。于是朝廷决定将茶税单独列为一个税种,规定在产地交产品税,运输时交商品通过税,当年全国财政茶税收入便达41万缗。朝廷在征收茶税的敕令中,明确宣布茶税收入专款专用,全额用于增加社会保障设施——常平仓的本钱。常平,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常平仓则起于汉代,是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唐初,产茶多在云南、四川,由于僧人云游四方,广为传播,中唐时产茶已遍及50余州。 唐时人们饮茶,并非似今人的开水冲饮,而是烹饮。唐人烹茶、饮茶,十分讲究。由于茶种不同、水质差异、茶水比例不一,烧茶火候不同,每次茶味是不同的,这种非常细微的差别,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极有悟性者,才能辨别出来。 陆羽的师傅智识禅师就是此类品茶高手。一次智识大师被唐代宗召进宫内多时,很想饮用徒弟陆羽所烹之茶,此时恰好陆羽进京,烹了一壶茶由太监送给双目失明的老禅师智识饮用,他仅仅喝了两口,便惊呼:“此乃吾徒儿所烹之茶,陆羽可进宫了!” 饮茶大有益于延年益寿,据记载,唐大中三年,东郡进一僧年120岁,唐宣宗召问其长寿之秘诀,僧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到处唯茶是求,或出也日过百余碗,如常日也不下四五十碗”,看来多饮茶乃长寿之道。 唐代著《茶经》一书的陆羽是一个孤儿,三岁时被湖北天门“竟陵禅寺”长老智识大师所收养,青少年时期在禅院接受教育,长期担任为智识大师煮茶的童奴,在唐代全国佛寺中这种奴婢达15万人之多。由于陆羽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对被佛教僧人悉心研究和传播的种茶、制茶、饮茶知识,钻研孜孜不倦,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以致被后人奉为茶圣。 由于饮茶品茗者日众,贩私者有厚利可图。为了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唐法律规定:凡贩私茶三次,数量超过500斤者处以死刑。由于朝廷以重刑禁私茶,天下茶税猛增,唐武宗时,每年茶税收入超过160万缗。 翁礼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