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遇到“甲流”这样的并非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生,现代医学也感到神经紧张。人文学者王一方(北京大学教授,原上海少儿出版社社长)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这是一种典型的‘战争模式’,有‘敌人’,有‘杀伤性武器’,有‘战场’,有‘战斗’,把治疗关系定格成对抗关系,药物手册里有许多类药物都以‘抗××’命名,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抗过敏药、抗贫血药,连维生素C都曾叫‘抗坏血酸剂’。其实,维生素类是营养要素,补充型的治疗思路,而非对抗型思路。从医学人文的角度看,‘战争模式’的治疗观容易产生两种迷失,一是把病人当‘敌人’,把疾病与生命混为一谈,抗生素的摄入不仅杀死致病的细菌,作为代价,也杀死了正常的菌落,使体内菌群生态发生倾斜,同时,抑制体内免疫功能,中间代谢物还可能引发免疫反应。二是确立了外在干预(涉)占主导的治疗观念。” 人类与癌症斗争了几千年,现代科学的进步使得人们对战胜癌症充满了信心。美国政府在1960年曾经提出两项宏伟的计划,一个是“阿波罗工程”,一个是克服癌症。在1969年,不到十年工夫,人类就实现了登月的梦想,而癌症不仅没有攻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高居疾病谱的前列。 差不多一个世纪以来,手术、放疗、化疗,成为治疗癌症的三大法宝,目的都是杀死癌细胞,至今为止,还是这“老三篇”,这些方法实际效果如何呢?美国闻名遐迩的医学家,《细胞的礼赞》作者刘易斯·托马斯说,“在癌症治疗中所做的很多事情:手术、放射和化疗,都属于半拉子技术。因为这些措施都是指向也已形成的癌细胞,而不是针对细胞转变成赘生物的机理”,而另外一个学者哈定博士的调查报告更加直言不讳:“那些不治疗者比治疗者生存的希望要大!”接受治疗的中晚期癌症患者,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费用,治疗的过程极其痛苦,而且治愈的几率极小。 这种严酷的现实使得西方在对待癌症的观点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把癌症当做敌人,“与癌共生”开始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这种观点是有事实根据的:第一,每个健康的人每天都在产生一定数量的癌细胞,只要免疫系统健全,这些癌细胞随生随灭,就不会聚集成癌肿,换言之,人与癌细胞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下。第二,许多享有高龄的人在死后的解剖发现,他们生前都有癌症,是带癌生存了许多年,但在世时不知道患了癌症,更没有进行治疗。第三,很多患晚期癌症的病人,放弃手术、放化疗,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措施对待自己的疾病,通过自然疗法、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最终获得了痊愈。所有这些事实证明:其实人体存在着一种自愈机制,医生以及病人自己所做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设法调动自身的自然疗能,来战胜疾病。作为医生,不应当依仗现代技术,过度干预和过分治疗,以免对身体造成“医源性疾病(伤害)”,作为患者,应当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癌症,不必“谈癌色变”,“大部分癌症患者是被自己吓死的”,说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西方,目前医学界广泛宣传“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告诉病人不必恐惧。对待65岁以上的晚期癌症患者,一般不再进行手术、放化疗,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但给以精神慰藉、止痛药和其他对症治疗的药物,使他们有尊严地活着和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与癌共存”的新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之后,从1995年开始,美国的癌症死亡率开始下降,而且逐年下降。 西方在对待癌症方面观念的转变,已由“对抗”变为“对话”,这个转变对医学乃至于对科学而言,意义重大。如果说在医学界存在着“鹰派”和“鸽派”之分的话,那么中医则整体属于“鸽派”。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学,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外科手术”这一种治疗手段,不以“对抗治疗”作为治病理念,而以“养生防病”、“扶正祛邪”、“调节平衡”、“却病延年”作为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的总原则,即使是对待癌细胞、病毒、细菌这些“致病元凶”,也不是“赶尽杀绝”,而是通过“扶正祛邪”、“软坚散结”等方法,或“给邪以出路”,或使癌肿消散于无形,这样就减轻了药物对人体的损伤,避免了病毒、细菌为逃脱药物的攻击而产生变异、释放更多的毒素来伤害人体。 然而在中国,“鸽派”的观点远没有获得人们的共识和推广,至少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人们过分相信现代医学技术,以为癌症只要进行了手术、放化疗后,就可以获得痊愈,或延缓生命。2、中国人讲究孝道,父母患了癌症,子女不忍心不尽力救治,哪怕倾家荡产也愿意,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很多情况下的治疗是雪上加霜、增加痛苦。此外,具有宗教情结的中国人不多,对死亡的恐惧比其他许多民族要强烈,即使病入膏肓也不惜代价期望挽回生命。3、医院一方面是迫于世俗的压力,出于无奈,一方面是受到利益的驱动,不惜过分治疗、过分用药,用最好的仪器检测,用最昂贵的进口药,上演着一部又一部“真实的谎言”。 贪念伤身 上海市著名老中医唐国章认为,养生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提高生活质量,获得健康;另外还有一个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尽量长寿。 实际上,健和康是有区别的。健主要强调形体,如果一个人体格强壮、气血充盈,那么这个人是健美的。康强调性情,要求人保持一个愉悦、开心的状态。你要是一直心情压抑、双眉紧锁,那么这个人是不康的。 人健康了,就会有两个能力,一个是叫抗病能力,一个是适应能力。也就是说有了健康的身体,人就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那些去郊区生活,或者经常去旅行的人,就是通过性情上的调理获得身心健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寄情山水,拥抱自然,无疑是颐养性情、保持健康的一种明智的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