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传统文化深厚的中医古籍盘点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医古籍是众多先贤穷其一生的经验总结,他们希望在有限的印刷空间里,留给后人最大量的信息,总是言简意赅,尤其在书名的选择上,更是殚精竭虑。我们后人读古籍,领会文意的同时,不能忽视言外之意。现举几个书名,与大家同享其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
    《儒门事亲》,张从正撰,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完书。其曰《儒门事亲》者,以为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也。此时的儒理已深入医学,儒医业已形成。
    《格致余论》,元朝朱震亨撰于1374年。朱氏精研医理取格物致知之意为本书命名。语出《礼记· 大学》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金匮钩玄》,元朝朱震亨撰,明代戴元礼校补。因避康熙讳,将钩玄改为钩元。所谓钩玄,指探求精深的道理。唐· 韩愈《进学解》有云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简言之,提要就是挈其纲领,钩玄就是取其精华。
    《标幽赋》,针灸歌赋名,全名《针经标幽赋》。金元间窦汉卿撰,包括经络、气血、刺法、配穴等。是一篇影响较大的针灸歌赋,为《针灸大成》等书所收载,并有多种注释。标幽,是把幽微、深奥的针灸原理标而明之的意思,即用浅近易诵的语句表述《针经》中较为深奥的内容。
    《邯郸遗稿》,赵献可晚年所作,书名典于《史记》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取此名有两层含义,其一谓书乃妇科专著。其二谓作者愿效扁鹊,为带下医。
    《推篷寤语》,明李豫亨撰。自序谓舟之亡所见者,篷蔽之 人之懵所知者,寐障之。舟匪篷,则丹崖碧流在望矣 人匪寐,则开户发牖昭如矣。非心目不及也,物翳之也。物翳去,则心光目色朗然畅矣。此书欲启昔之寐,为今之觉,故曰《推篷寤语》。
    《银海精微》出现于明代,是驰名中外的眼科著作。作者不明,后世托称唐代孙思邈撰。道家以目为银海,书中论五轮八廓及各种眼病的证治,并附多种眼病图。《银海精微》寓本书乃富含眼科理法方药微妙精华之意。
    《审视瑶函》又名《眼科大全》,是明代著名眼科医家傅仁宇纂辑的专著。书名《审视瑶函》,没有直言眼科,有些别开生面,带给人们很多想像空间。审视两字应该说与眼科较为贴近,通常泛指用一种特别专注的眼光来观察和审阅事物,并不一定专门限定于医学。就此书而言,用此两字作为书名,作者明显借用其狭义概念,专指目疾诊治需要审轮定廓,察色观形的过程,这就离不开用眼来观看和辨别,由此自然会联想到眼的功能,并进一步涉及眼目患病及治疗等问题,故审视这两个字最终所暗寓的含义是指眼科 瑶函,本义指瞳仁犹如一函清澈的神水,引申为银海秘籍之书。二者合起来,指此书是一部珍贵的眼科著作。书名没有使用眼科、银海等常用的专科语言,表达得比较委婉、含蓄,很动了一番心思。
    《重楼玉钥》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喉科专著。作者郑宏纲,为西园喉科世家创始人郑于丰之子,是公认的清代喉科名家。《重楼玉钥》是郑宏纲根据江西黄明生授徒秘本,参以自己临床经验增订而成。道家称咽喉为重楼,玉钥喻为入门的工具。该书上卷论述喉症病因证治17则,又列36种喉风(将咽喉、口齿、唇舌诸症均以风为名),治方则以紫地汤化裁。
    《兰台轨范》,徐灵胎著,综合性医书。谓时医不考病源,不辨病名,不知经方,不明法度也,故作《兰台轨范》八卷。汉代宫内藏书之处,以御史中丞掌之,后世因称御史台为兰台。东汉时班固曾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史,故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又唐中宗曾改秘书省为兰台。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现在,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就被称为兰台人。
    《理瀹骈文》是清代医家吴师机所著,原名叫《外治医说》,刊于1870年。作者因取医者理也,药者瀹也之意,瀹乃疏通之意。又因正文是用骈体文写成的,故刊成后,改名为《理瀹骈文》。
    《医法圆通》为清代名医郑寿全所著,四卷。以讨论杂病和常见病症为题目,辨明内外虚实,经方时方之要,再结合时弊详加论说,颇切临床实用。圆通一词为佛教术语,意思是不偏不倚,无阻无碍。郑氏意欲示人以圆机活法,故只以医论为主却不载方剂,取古人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之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