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一种名叫“小舸子”的小船,船身只有八尺,共造八只。小船上安有木人,身长两尺;每艘各安五个:一个拿着酒杯站在船头上,一个捧着酒钵站在旁边,一个在船后撑船,两个在两旁荡桨。这些小船绕着水池的边行走,走速比“水饰”快;水饰绕池一匝,小船要走三遍,才一同停止下来。 小船每次走到有客人的地方就停下来,手拿着酒杯的木人自动伸出手向客人送上酒杯。如有客人取酒,木人就为他斟酒;客人把酒饮完,酒杯还给木人,木人接过酒杯,又回身向拿酒钵的木人取勺子把酒斟满。这样周而复始地招待客人。 隋炀帝时代,有一个名叫柳的文人,在当朝受到皇帝的重用。他在朝廷上做的是秘书监,封汉南县公。炀帝退朝,常宣召他到后宫饮酒吟诗;炀帝和后妃在一起饮酒,也宣召他参加,有时还和他同榻共席。原因是柳满腹经纶,知道的故事和古典都很多,为人又很随和,言词诙谐,谈吐幽默,说出的笑话常叫人听得大笑不止。 炀帝不能每天都宣他进宫,特地叫工匠把柳的像刻成一个木人。这个木人的腹部装有机关,能够站起来,坐下去,并能行跪拜礼,和真的柳一模一样。炀帝每晚在后宫夜饮,就叫宫人把柳的木像放在桌上,用作取笑的工具。柳的身体很弱,跟随炀帝到扬州后,不久就生急病死了,炀帝心里非常难受。 “贤内助”,从周代沿袭下来的称呼 中国古代的妇女,不但不能和男性立于对等的地位,有时还受男性的歧视和虐待,在家庭、在社会也都受到许多不平等的待遇。 最早记载男女两性不平等的文字是妇女的“三从”,《礼记·郊特牲》说:“妇人是从人的:幼年从兄,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造成妇女生活不能自主和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主要是从乾坤、阴阳的出发点产生出来的。《易经》就有这个观点:乾为阳,坤为阴,阳成男,阴成女,男性要刚强,女性要柔顺。所以自周代起就通行妇女三从的学说,当时社会上的人和一般家庭,都奉它为天经地义。特别是在周代的宗法社会里,不但子女是父母的所有物,妻子也是丈夫的所有物,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是这样造成的,女子并自此形成一种柔弱、温顺的形象。 古代的女子自小就和男子隔离生活,兄弟姐妹之间,在日常生活起居上,不能同坐在一起,不能在一块就食,走路的时候,男的要走左边,女的要走右边。在夫妇相处上也有内外的分别:妻子只能管理家庭以内的事,不能干预外务。管理家庭的事,就是料理家内的杂事,例如做烹饪的事,古代叫做“主中馈”,做养蚕纺纱的事,古代叫做“妇功”;不但一般庶人阶级的妇女要养蚕纺纱,就是贵为后妃、夫人,也要“蚕缫以为衣服”。现代社会已结婚的男性称自己的妻子为“贤内助”,就是从周代沿袭下来的遗迹。 到了汉代,妇女们的柔弱、温顺形象更加具体化了。叫女子形成这一形象的,是历史上一个很有才华和很有名气的女子名班昭。她写了一部名叫《女诫》的书,标榜妇女要有“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女诫》全书七章,一千六百多字,是班昭晚年专为她夫家的女性晚辈和她的女儿写的,是一部千百年来在妇女生活上影响非常深远的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