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农业 >

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5)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华文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三  “频婆”语源及岭南频婆果
    “频婆”是一个外来语名词,这一点果树学家已有注意。至于其具体出处和含义,提到的人不多。查此词源出梵语。《佛光大辞典》释“频婆”一词,谓为梵语及巴利语bimba音译,原意“身影”。又称印度有频婆树,乔木类,果实鲜红色,意译“相思树”[30]。唐释惠琳《一切经音义》卷一○《音胜天王般若经卷第七》:“频婆果,此译云相思也。”宋释法云《翻译名义集·五果篇第三十二》:“频婆,此云相思果,色丹且润。”前引张懋修《谈乘》已注意到这条材料,《采兰杂志》云“佛书所谓频婆,华言相思也”,当亦出于此。可知古汉语中的“频婆”一词,主要是译指频婆树的果实,意为“相思”。由于频婆果“色丹且润”,故佛典中多用以形容口唇之美。《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之六》:“唇口丹洁,如频婆果。”惠琳《一切经音义》卷二三解释此条经文说:“丹,赤也。洁,净也。频婆果者,其果似此方林檎,极鲜明赤者。”林檎,今称沙果或花红,果实红色,故惠琳将其与“极鲜明赤”的频婆果相比。余如《方广大庄严经》卷一:“目净修广,如青莲花,唇色赤好,如频婆果。”《佛本行集经》卷一九:“呜呼我主,口唇红赤,如频婆果。”《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八一:“世尊唇色光润丹晖,如频婆果。”《毘耶娑问经》卷下:“光明集在其身,颊如莲花,唇色犹如金频婆果。”[31]类似比喻在变文中也可以见到。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卷五《维摩诘经讲经文(一)》:“丹唇似果频婆色,双眼如莲戒定香。”卷六《丑女缘起》:“眉如初月翠,口似频婆果。”由于佛经和变文的影响,频婆果作为一种“色丹且润”、光洁美观的果类,逐渐为世人所熟悉[32]。前引曾棨《频婆果》诗云“果异曾因释老知”,即为一证。《本草纲目》卷三○《果之二》释“频婆”为“犹云端好也”,则是取了引伸含义。 
    但在中国古代,“频婆果”概念曾被长期用以称呼岭南地区的一种野生坚果。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八“百子”条:
    南方果实以子名者百二十,……频婆果,极鲜红可爱,佛书所谓“唇色赤好,如频婆果”是也。
    此频婆果与印度频婆果生长气候条件类似,又同具“鲜红可爱”特征,品种当比较接近。此果出产少,因其珍稀,北宋时曾用为贡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一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五月条(《宋史·真宗纪》略同):“韶州献频婆果,后以道远罢之。”李焘自注:“此据本纪(引者按:指宋《国史》本纪)。《实录》作千岁果,未详何物也。”李焘称频婆果“未详何物”,可以想见岭南以外的人对这种野果恐怕都不大知晓。不过后来的文献,仍对这种频婆果时有记载。元陈大震等纂修《大德南海志》残本卷七《物产》“果”条:
    频婆子,实大如肥皂,核煨熟去皮,味如栗。本韶州月华寺种。旧传三藏法师在西域携至,如今多有之。频一作贫,梵语谓之丛林,以其叶盛成丛也。
    明人毛晋《毛诗陆疏广要》卷上之下《释木》“树之榛栗”条:
    又频婆子者,其实红色,大如肥皂,核如栗。煨熟食之,味与栗无异。
    宋诩《竹屿山房杂部》卷九《树畜部一》:
    频婆,接用林檎与棠梨,体似林檎而大。南粤一种,形如肥皂,其核亦可煮食。梵书以色之鲜红者为频婆。
    后一条材料实际上已经提到了两种不同的频婆果。明末方以智在考证北方频婆果后,也说:“智按,岭表别有频婆子,非频果也。实红色,如肥皂,核如栗,煨熟之与栗同。”[33]
    关于岭南频婆果,清代广东地方文献亦屡有述及。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五《木语》“诸山果”条:
    广中山果……曰苹婆果,一名林檎,树极高,叶大而光润。荚如皂角而大,长二三寸,子生荚两旁,或四或六。子老则荚迸开,内深红色,子皮黑肉黄,熟食味甘,盖软栗也。相传三藏法师从西域携至,与诃梨勒菩提杂植虞翻苑(原注:今光孝寺)中,今遍粤中有之。梵语曰“苹婆”,以其叶盛成丛,又曰丛林。
    范端昂《粤中见闻》卷二九《物部九》“苹婆”条、李调元《南越笔记》卷一三“广东诸果”条,都有与上引《广东新语》大致相同的文字。又吴绮《岭南风物记》:
    频婆果出广州。树极大,果如蚕豆荚,子圆如豆,藏其中,老则迸开如桐瓢状,色大红,土人取其熟食之。
    吴震方《岭南杂记》卷下:
    频婆果,如大皂荚,荚内鲜红。子亦如皂荚子,皮紫,肉如栗,其皮有数层,层层剥之,始见肉。彼人詈颜厚者曰“频婆脸”。
    而在明清两朝通论性的植物学、农学著作中,似乎仅有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对岭南频婆果作过简略记载。《植物名实图考》卷三一《果类》“苹婆”条:
    苹婆,详《岭外代答》。如皂荚子,皮黑肉白,味如栗,俗呼凤眼果。
    另外《清稗类钞·植物类》有“频婆”条,所载亦与上面几条材料大体相同[34]。
    综合上述记载来看,岭南频婆果与我们讨论的苹果前身“频婆果”区别是明显的。雍正《广东通志》卷五二《物产志·果》在记载岭南频婆果(作“苹婆果”)后说:“按此与北方苹婆果绝不相类,而名又与林檎相混。大抵粤果甚伙,叩其名则中土所熟,而按其实则诡类殊形,往往如此。”概括言之,岭南频婆果是一种亚热带乔木的果实,肉味如栗,其外有荚,荚内红色。关于它的外皮颜色,上引材料说法不一,《岭外代答》谓其“极鲜红可爱”,《岭南风物记》谓“色大红”,《岭南杂记》谓“皮紫”,《广东新语》及《植物名实图考》则谓“皮黑”。我猜想由红到紫,再到黑,是这种果实从生长到完全成熟不同时期的不同颜色。当然,也可能与品种变异有关[3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