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升(?-约1051)北宋发明家。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现在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刻版印刷术”。刻版印刷术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纪出现的拓印碑石等方法。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以后,逐渐发明了刻板印刷术。到了唐代,刻板印刷在我国已非常盛行,并先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州和欧州。公元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印刷术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发明。宋代庆历(公元1041年)间,毕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庆历间(1045━1048),由布衣毕昇发明的,可惜沈括没有对毕昇的籍贯,身世进行记载,其它文献史料更无记载,这样,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的籍贯及生活经历,家庭状况成了千古史谜。 1992年秋,英山县地方志办公室的陈凯文,段茂畅,萧浪平等人在纂修县志调查过程中,于英山县草盘镇五桂墩村发现毕昇墓,经有关专家考证,确定毕昇的籍贯在英山,毕昇曾在英山生活过,并葬于此地,主要证据如下: 一、有碑可证。毕昇墓碑和墓碑底座皆为青石,其碑高110厘米,宽70厘米,厚13━15厘米,边沿刻卷草花纹图案。墓碑和墓碑座的石质选料,长宽尺寸,花纹,铭文雕刻都具有鲜明的北宋墓碑形制,而其风化侵蚀之严重则足以说明它不是伪品。 二、碑有铭文可查,墓碑中间二行大字为阳刻,非常清晰,文曰: 故先考毕昇神主 故先妣李氏妙音 两旁小字为阴刻,因年久化,难以辩认,经洗刷拓印,仔细观察,字迹可辩。 碑左:上部有“日”字,下有 毕嘉毕文毕文显 孝子孙男毕文斌 毕成毕荣毕文忠 碑右:上部有“月”字,下仅存“皇四年十二月初七日”数字。历史专家据此考证后认为,毕昇逝世于北宋皇祜四年(1052),并葬于蕲水县故乡(今英山县草盘)。 三、有经济环境可查,北宋时,英山地域属淮南路蕲州蕲水县县境,北宋初年就是全国闻名的产茶区,乾德三年(965),朝廷设蕲口榷货务,置蕲州马祁,洗马,石桥镇及麻城山场,专营茶叶。今英山草盘地一带就在石桥铺茶场范围内,茶场丰厚的利润使这一带经济繁荣,具备发明创造的经济条件。 四、有民间口碑可鉴。据这一带历代民间口碑相传,北宋时,毕姓是此地望族,墓地西三公里即有毕家铺地名,墓地南一公里的萧家大屋相传为原毕宰相府,沿有遗迹,墓地东十五公里的陶家河有宰相毕翰儒墓。宰相,相府之说虽不足为信,但可证明这一带在北宋时有经济富厚的毕姓家族,并有在朝中为官者,毕姓子弟出入京师,结交沈括家人不足为怪,这些可佐证毕昇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由以上可鉴,毕昇的故里在英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