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数术 >

清代其他渠道对近代数学的传播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华五千年 佚名 参加讨论
徐建寅 (1845—1901年)与傅兰雅合译《远规约指》3卷。属初等实用几何学内容,原著者为英人白起德。译著同治九年(1870年)由江南制造局出版,有图136幅。
    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早在咸丰三年(1853年)就用中文写成《数学启蒙》一书。光绪八年(1882年)创设于上海的教会学校中西书院的8年学制中,有关数学的课程安排为:第三年开数学启蒙课;第四年开代数学;第五年开勾股法则、平三角、弧三角;第六年开微分、积分。山东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的学制分备斋3年、正斋6年,计9年。有关数学课程其正斋第一年开代数备旨;第二年开圆椎曲线;第六年开微积分学。 
    洋务运动期间兴办各类学堂,均开有数学课程。京师同文馆八年制数学课程为:第四年开数理启蒙、代数学;第五年开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第6年开微分积分。其他学堂如张之洞开办的自强学堂、江南制造局所属江南工艺学堂,以及北洋水师学堂等军事学堂,均设数学课程。盛宣怀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创办的中西学堂(盛氏本人称为北洋大学堂),按大学标准设立,公共必修课中即有数学。
    清末新政中,广设新学堂,数学教育趋于正规化。更多的中国学生接受了西方数学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派遣幼童赴美留学,虽然学业未了即受遣返国,但也接触和学习到了包括数学在内的西方自然科学。马尾船政局设船政学堂,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派出3批本堂学生到英国、法国及德国进修深造。绝大多数人学习驾驶、制造,必涉数学的学习,且其中还专有学习兵船、算学等学。及至清末新政,出国留学生日多,其中有些人在国外大学专攻数学,如郑之藩(1887—1963年)即在光绪末年去美国学习,辛亥革命前回国从事数学教育。其他学习工程、铁路、航运等专业的留学生,也受到系统高等数学教育。 
    翻译西方数学书籍的除前述李善兰、华蘅芳等人,20世纪初留日学生中也有人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就近将日本人撰写的西方数学书籍翻译过来,介绍给国人。范迪吉等人翻译的百册《普通百科全书》中的数学书有:《数理问答》、《初等算术新书》、《初等代数学新书》及《新撰三角法》等。 
    另外,翻译过来的数学书还有:美国人狄考文 (Calvin Wil-son Mateer,1836—1908年)与邹立文合编的《笔算数学》3册,狄考文与邹立文合译的《代数备旨》13卷,美国人鲁米斯著、狄考文与邹立文等合译的《形学备旨》10卷,谢洪赍与美国人潘慎文(A·P·Parker,1850—1924年)及鲁米斯普摘译的《代形合参》3卷、《八线备旨》4卷。其他一些译著:《心算初学》、《西算启蒙》、《心算启蒙》、《数学启蒙》、《圆锥曲线》、《量法须知》、《代数须知》、《三角须知》、《微积须知》、《曲线须知》、《最新三角术》、《最新几何学》及《最新代数学》等。
    晚清数学教材基本上都是译著,李善兰和华蘅芳的译书多在大学中使用;其他译著一般在中学或小学使用。
    晚清西方数学著作大量翻译出版,各类学校对近代数学课程的设置,以及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与深造,使西方数学得到了空前的传播,有关人才不断涌现。但因当时主要处于传播阶段,故传入后对数学本身的研究基本无进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