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看这个墙的这个断面,在水泥出现以前,这当时就是水泥了。 嘉宾:它比水泥还坚固、厉害,水泥一般是保持50年嘛,它就500年还不变。 记者:500年,对对对,你看它是河沙、土,说不定里头还有什么什么糯米浆之类。 嘉宾:黄糖、鸡蛋,它很硬的。 记者:所以当时候要有钱盖这样的房子,也是一个比较殷实人家了。 嘉宾:对对,殷实人家 嘉宾1:因为这条水稻就叫商道嘛。 记者:商道,等于苏家的后人其实就占了这个好地方,最后就是基本上成了商人了。 作为一只特立卓行、个性鲜明的民系,客家人的血液里留下的是漂泊的种子,这些种子每到一处,便落地生根,择良田而居。 记者:这个大概是准备盖新房子了吧 嘉宾:客家这个民系恐怕在所有的民系里面,应该是人口是比较多一点的,按比较保守一点说是8千万吧,按多的说是上亿了,它遍布了南方11个省,它不是单只是江西,福建,广东,那么广西实际上的人口也有600万客家人,台湾也有,过去说有500万,但是现在说,因为被同化了一些,那么现在还有400万左右吧,也有这么说,那么像湖南也有200万,那么四川也有200万,都有很大的一笔数字。 犹如众多的客家先民一样,依照祖训迁徙至此的苏家子弟第一次把祖宗的祠堂建在了这里。 公元1481年,以纪念苏家围八世祖苏东山而建的东山苏公祠竣工,从此,这个围村便有了公共祭祀区和族群议事场所。 记者:汉室忠臣帝指的是苏武,宋朝学士家就是苏轼,这是他们苏家最光荣的两个人。哦,他的开籍祖是第七代孙。 嘉宾:你看这里有说明了,夜游东江边合水。 记者:梦见五个老人指引他观赏岸上风景,告知所见一个棵大树名叫“紫苏”,然后苏天荣后来到四川去做官了,但是他还是嘱咐他的后人要到这里来落居。 据说,苏家显赫时,这间宗祠里,曾经悬挂着63个官位、学位匾,家声兴旺。那些年,苏家人广建围屋,勤于耕读,祖宗的祠堂守护着这个独立的小族群。 记者:难怪说苏家围是这个广东最美丽的乡村之一,你走到这个地方这种感觉就全出来了。 嘉宾1:稍早一点,这片荷花在就好了。 记者:对对对 嘉宾:现在荷花都枯了,不枯的话,荷花、池塘、雪鱼、鸭子。 记者:对,你看过去就农耕文明对一个美丽的家园所涉及的所有的元素,在这一片地方全部都有的 嘉宾:都有的 记者:对吧,树、山、水、河塘、芭蕉,人家,就是把这一个小小的天地经营得变成一种诗意栖居的样子,是吧,毕竟是苏东坡的后人,很会享受生活,是吧,它这几个房你看,围着这个半月形的池塘,形成三个点,正好是一个呼应,是不是就是他开山基的三个儿子 嘉宾:个人搞一栋。 记者:一人一个,对不对?以这个池塘为核心。 嘉宾:这个就没考究了,搞不清楚。 记者:我觉得应该考究一下,那这其实是一个太极图,这是个太极图,你看这个池塘实际上是一个圆形,然后这边是栽荷花,就变成太极的阴鱼,这边不栽,是阳鱼,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就是中间这条太极的S线,然后太极图的三个方位各安置一个子孙,对不对啊,可能就是开山基的后面那三个儿子,说不定九世一人一房,对吧 嘉宾:哦对,他刚好三个儿子 记者:正好三个嘛。 嘉宾:那可能哦。 记者:完全有可能,你看它这个布局完全是一个设计好的一个布局。 嘉宾:你看这条线真是那个太极图中间的那条S线 记者:它就是那个太极图,这个从来没有人说出过这一点吧,我今天把它说出来了。 千百年来,企盼万事顺意,阴阳协调的客家人,在各自恬静的村落里努力地生活着,然而,只有他们的先祖知道,这份恬静背后,有着多少客家人鲜为人知的迁徙血泪史。 Part2: 串场2:一部客家人的迁徙史几乎是一部悲壮的流亡史诗。时光倒退两千年,中原腹地的战乱、腐朽,使得部分汉族人不得不放弃家园、举家南迁。百万身家可以不要,可祖先的荣耀不可辱没。于是,他们怀揣着祖宗的牌位,沿着大山的足迹一路流浪,到哪都是客,走哪哪是家。无论走到哪里,他们总能在自家的庭院酿出醇香的美酒,在不毛之地开垦出新的家园。 客家人的第一次大迁徙,始于公元4世纪到5世纪之间。与西方的民族大迁徙相比,客家人那整整一个世纪的颠沛流离,显得更为浩大和悲壮。同样的语言,共同的征途,催生出这支桀骜不驯的独特民系。 为什么叫“客”字,你看我们“广府”是一个地名,是吧,作为族名,“潮汕”,地名作为族名,“客家”独独不是,为什么会这样。 嘉宾:应该说“客”字是从他称再变成自称的。 记者:那谁称他为客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