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夏至"之日话地坛(图)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北京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地坛具服殿
    
    祭地仪式表演
    位于安定门外大街东侧的地坛,是我国唯一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地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今年是建坛480周年。
    现时人们通常把地坛与地坛公园划了等号,其实作为明清皇家祭地场所的地坛,其占地(坛垣内)面积为640亩,周围还有护坛地1476亩(由20户坛户耕作),总占地面积达2116亩。而地坛公园仅用了原地坛的部分(约480亩)坛地,其规模远不及当年。
    “冬至祀天”、“夏至祀地”是我国历朝历代最隆重的礼制之一。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一切事物均有阴阳两面,一天之中有阴阳(即夜间与白昼),一年之中也分阴阳期(即夏至——冬至期间为阴期,冬至——夏至期间为阳期)。夏至开始夜间渐长,白昼渐短,象征阴期开始,因为地代表阴,所以皇帝于阴期开始之日——“夏至”祭地,祈求安度阴期。冬至开始白昼渐长,夜间渐短,象征阳期开始。因为天代表阳,所以皇帝“冬至”祭天,祈求安度阳期。
    无论是冬至祭天,还是夏至祭地,在当时都反映了统治者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客观上也通过祭祀礼仪起到了训诫臣民要爱护大自然,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苛求、过度索取而造成大自然的生态失衡,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的作用。
    说到地坛,有些史实需要澄清。前些时有的媒体上说,和平里北街与和平里中街是当年的御路街,这是没有根据的。明清两朝皇上到地坛祭地所走的路线,都是出安定门后沿安外大街至地坛牌楼前转向东,穿过牌楼沿甬路进入坛门,又沿甬路转向北,再向东,经两次拐弯后到内坛垣的北门(北天门)外换辇,而后向南进北天门直至拜台(方泽坛)的北櫺星门外具服殿,更换衮服后入北櫺星门升坛致祭。地坛从建成到20世纪四十年代,只有内坛垣的四方皆有天门,以北天门(三门洞)为正,外坛垣始终只有一座坛门(西向),北、东、南向均无门。当年皇帝怎么能从和平里北街和中街越过外坛垣进到北天门呢?那时这里全部都是护坛地,根本没有大路,不可能有御路存在。
    另外,地坛斋宫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而非清代乾隆癸亥创建,《养吉斋丛录》载:“北郊向无斋宫,乾隆癸亥创建。”这里所指的北郊即北京地坛,癸亥应是乾隆八年,也就是说:北京地坛建坛时本无斋宫,到乾隆八年才创建。但这与史实不符。经查阅《春明梦余录》、《皇朝通典》、《清史稿》、《日下旧闻考》等典籍综上史实可得结论:地坛斋宫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清雍正八年重建,乾隆八年系修葺而不是创建。《日下旧闻考》就载有:“时年乾隆在斋宫写下了‘宇静躁心排,窗虚爽气偕。百年今理葺,予日此来斋’的诗句。”
    《宛署杂记》记载:“圣驾躬耕籍田于地坛……”一般会以为皇上在地坛耕过一亩三分地,但经考证,此处所指的地坛并非北郊地坛(即方泽坛)而是指永定门内大街西侧山川坛西面之先农坛。明代嘉靖时曾统称山川坛和先农坛为地坛(详见《京都五城坊巷衙衕集》),称北郊地坛为方泽坛。由此证明圣驾躬耕籍田不在北郊地坛,而始终在先农坛。
    原地坛的祭器、乐器等文物仅次于故宫和天坛,由于辛亥革命后坛庙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致使许多文物流失。现有两件已确认是原地坛的文物,寄宿于他处。一个是黄琮玉,现寄存于天坛公园文物库。一个是青铜坛钟,现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陈列。现悬于地坛新钟楼的大钟是它的仿制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