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形式的客家民居不仅显示了客家人在建筑艺术上的光辉创造,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客家民系的社会生活。首先,客家民居适应于保持和发展家族宗族制。闽粤赣交界山区山岭重叠,溪流密布,山水之间大小不一的盆地便于一村一族聚居。客家先民南迁时一家一族进行,来到以后形成血缘聚落,共同开发耕作。生存环境是严酷的,《嘉应州志》说:粤东“无平原广陌,其田多在山谷间,高者恒苦旱,下者恒苦涝。”家族成员的生产、生存有赖于家族的集体力量,同时,又承担着使家族宗族世代绵延的责任。通廊式方楼、圆楼突出地显示出了家族宗族的群体性;血缘近亲聚居在一个屋顶之下,有利于互助合作;居于中心的祖祠显示宗族的尊严。这种建筑形式有利于加强群体的凝聚力,保持、巩固和发展家族宗族制。 其次,社会治安的影响。即防御外敌的需要,这个外敌也许是包含了在那个地方的原住民,或者是盗贼等等。实际上,可以说也有除此以外的情况。毋庸置疑,同样是客家,但因宗族不同,彼此之间,往往会发生争斗。而且,这种争斗也包含了发展到“械斗”规模的情形。必须时刻提防“外敌”,因此建房就产生了种种防御性特别强的布局。由于防御上的需要,使客家住宅大都建于平地山坡交界的地方,前置禾坪、后设堂楼、左右夹峙横屋以及“围龙”、炮楼、枪眼,以使既可以护卫自已,又可以居高临下,击退敌人。又为了避免敌人的侵入,所有住宅外墙很厚,除中间大门及横坪前端的小门外,很少再设其他门户出入,并且窗户也开得少而且狭小,也有底层无窗的。但在房屋内部的门却开得极多,窗也很大,可以畅行无阻。这样,就既可使敌人难于攻入,而自已却能迅速调配力量。此外,舂房、磨房、鸡舍、猪圈、牛栏、柴房、谷仓、水井等设于宅内,在必要时尚可作为老弱妇孺及贵重财物的避难场所。 第三, 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客家生活除去出外谋生的外,留下者多以农业为主,因此农业生活对房屋布置也起着很大的影响。为了从事农业生产方便及就近看守农作物,就使住宅常常建于所垦种的田野中,造成住宅各个分散,并不紧密排列的布局,并且,也就影响了它在外观造型上的特别发展。为了要解决农务上打谷、晒谷、扬谷及其它杂粮整理的需要,一般住宅大门外就都有禾坪的设置。而鱼塘、鸡舍、猪圈、牛栏舂房、磨房、柴间、灰屋、谷仓等等,也全是为了适应当时农民生活上的需要而建造的。 第四, 风水迷信的影响。客家先民热衷于祈求自己住宅的安全与宗族的平安。汉族本来有信赖风水先生的习俗,而客家显得尤为热心。所谓风水,是以相看墓地、家宅的防卫和形状来判断凶吉的迷信;所谓风水先生就是鉴定风水的人。迷信风水与客家住宅的兴建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讲究风水必须慎重的观测研究来龙去脉,选择适当优良的位置,因此,往往找到的位置都不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必须以高价向他们购买,所以在客家人来讲,要盖房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不但是选择地形,注重风水,就是选择吉日良辰兴工,又必须与全家的出生时辰相配合。因此往往很多今年不合,明年又不合,一拖再拖,须经多年的等待。房子的高矮大小式样,除财力因素外,举凡基地的高低,房屋的方向及建筑的结构都决定于“地理风水”的要求。因此,尽管同在一个地方,但有的地点是圆楼,有的地方是方楼,据说主要是依靠风水先生鉴定的结果而修筑的。有如根据一般古老的传说,面向正南,可以人丁兴旺,所以建筑大都采取朝南的方向,其实在客家山区民居的方向依山形而定的多,理想的座北朝南并不多见。因而有些在地理环境上不能向南的,也都尽可能使大门单独朝向南方,使一些住宅出现大门与住宅本身方向不一致的不止。再由于所谓门前有水可以“聚积财富”,“有财有势”,所以也影响建筑如附近有河的,都面向河流上游,以示财势源源而来。其没有河流的,也都在禾坪前面砌筑鱼塘来象征它,希望取得吉利的兆头,当然造夯土墙需大量的泥土,也是挖塘的主要原因,但迷信风水对鱼塘所处的位置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除了考虑使风水对自己有利外,还必须顾到不破坏别人的风水,否则就引起争端、乃至动械斗的事情发生。如果从科学的观点来看,风水先生所说的东西全都是迷信,但是风水这个东西,从某个方面说,似乎也有它合理的地方。据日本学者郭中瑞在《中国人修筑的街道》一书中说:“我们认为风水的起源,恐怕与古代中国综合的环境设计的作用有关系。它也许是一门从解读、测定自然界的形象为原始的科学,这一切有赖于对自然界的地质、地形、景观和风、云、雨的形态;天空颜色等等的四季气候变化;水的环境的仔细、深刻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同直观力吧。在日本流行的考虑房子向口的方法,其原形就是风水,但是这已离开了对自然界本身敏锐的、仔细地深入观察了。”作者接着说,“因此不要把风水看成纯粹的迷信而加以拒绝,在中国的风水中,即使是现在,对我们或许也存在着有价值的环境经验吧。”我国也有着不能把风水作为纯粹的迷信来看待的意见。如汪之力先生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和统一》一文中说:“历代流传的阴阳风水的说法,假若剥除掉它封建迷信的外壳的话,在其中,我们就会发现有关适当的建筑地点的丰富经验,这是源于其所包含的合理的内核的。”总之客家先民为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便建筑了集群居住的住宅,以抵御来犯者。他们为了便于生活,把防盗、防火、饲养、加工、储藏、等各种生活设施综合一体,以图达到安居乐业的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