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古城扬州再现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秀美画卷。 崔佳明 摄 中新网南京11月17日电 (记者 崔佳明)去年以来,江苏各地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以下简称263专项行动),以“伤筋动骨”之决心,求“脱胎换骨”之实效,倒逼绿色转型,激活生态自觉。江苏的263专项行动是: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和减少落后化工产能;治理太湖水环境、生活垃圾、黑臭水体、畜禽养殖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和环境隐患;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提升环境监管执法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扬州是一座水城,据《尚书·禹贡》记载,扬州之名,就缘于“州界多水,水扬波”。瘦西湖,则是镶嵌在这座水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质逐年下降,瘦西湖这颗明珠也蒙上了灰尘。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古城扬州最引以为傲的资源禀赋,2014年该市就制定了打造“清水活水城市”目标,在263专项行动之前,该市已开展污染源调查,编制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在江苏全省的任务表中,扬州要整治黑臭水体15条,而5年内整治河道目标扬州已自我加压到80条。同时,扬州在推进263专项行动中,细化了任务清单,梳理出1500个任务,责任和任务到部门到个人,纳入党政正职考核。 “扬州美,最美瘦西湖。”17日,扬州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负责人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秀湖先秀水,把整治景区水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实施瘦西湖清水活水工程,新建黄金坝闸站,把京杭大运河活水引入瘦西湖,并投入数十亿元整治瘦西湖周边环境。“水是景区的灵魂,走‘治水’、‘清水’、‘活水’、‘亲水’之路,从而实现人与水和谐共处,水与城和谐相应。”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绵绵蜀冈,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重要分水岭,2500年前,吴王夫差在蜀冈之上开邗沟、筑邗城,形成了历史上扬州城的雏形。依托山水文脉,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逐年加大“水生态”投入,还清陈年旧帐。疏通河道,清理污染,通过一“疏”一“清”,既弥补了生态欠帐,又留住了文脉,守护了乡愁。沟通瘦西湖和大运河的北城河工程,使景区范围内重要的历史河道相继重见天日,被破坏的水系重获勾连。蜀冈之上的15条河和上百个蓄水塘,清淤疏浚,禁止养鱼污染水体,成为涵养水源的天然湿地。 现在每天清水入湖,通过瘦西湖活水泵站工程约有近60万方干净清洁的京杭运河水注入瘦西湖,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湖水污染负荷,改善了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使河流中优势菌种由绿藻转化为大型水生植物,大大改善了湖水的水质。 2017年,景区在263专项行动中,至目前已经投入近2亿元,开展黑臭河整治工程,关闭境内50多家畜禽养殖场,切断养殖污染入河的源头;实施官河、北城河2条城市北区重要的河道整治工程,已完工的官河两岸采用生态驳岸,两侧绿化宽达20米,沟通了冈上唐子城护城河与大运河的水系,尘封多年的历史记忆随着一河清水又展现在当地市民的眼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确保位于高冈之上的唐子城护城河近百万方的区域水体,新建象鼻桥引水泵站,抽取大运河之水注入护城河,同时建成濠田河控制闸及濠田河下游保水坝,与北部重要河道槐泗河连成一体。与此同时,恢复两侧沿岸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建成环河3000米自行车健身道及1000米景观栈道,健身、垂钓、休闲的市民随处可见,这里被市民自豪地称为“冈上明珠”。 扬州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经从过去的12平方公里,扩展到近36平方公里,正在打造“世界级景区”。如今,泛舟古城水上,“两岸堤柳全依水”、“青山隐隐水迢迢”,构建了城与水和谐共处、水与城和谐相应、城与人和谐共生的水生态文明新图景。(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