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以来,每年正月初一在海王村厂甸琉璃窑旧址的空地上,都举行大规模庙会活动。每当此时,人头涌动,熙熙攘攘,盛况空前,场面壮观。老百姓把参与这种活动叫做“逛厂甸”。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因开始修筑南北新华街道路,将明沟改砌成暗沟,并在沟西扩建高等师范学堂、沟东新建五城中学堂,于宣统元年(1909年),当局将一年一度的厂甸庙会,暂时迁移到香厂一带的空旷隙地举行。经过填壑整地,清除垃圾,庙会在香厂一带连续三年如期举行。庙会结束后,还存留不少摊商与伶人支搭的寮棚,经商唱戏,使寂静空廖的香厂地区,初显市容之景,给后来的市政当局开发香厂地区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万民路上万明寺与罗聘的《鬼趣图》 万明路在珠市口西大街以南,永安路以北,呈南北走向。东与华严路、香厂路、仁民路、大保吉巷相交。西与香厂路、齐胜巷相交,长约三百多米,北口与陕西巷隔珠市口西大街相望。 万明路的名称,来源于此街北口路西有座万明寺。该寺的前身是建于元代的水浙庵。明朝万历年间在水浙庵的遗址上扩建修成万明寺。《光绪顺天府志·寺观一》载:“万明寺,元水浙庵也,在香厂。元水浙庵故址,明万历重修时改今名。本朝康熙年间,都司谷之麟重建,殿宇颇崇丽,称巨刹也”。 古代的坛庙,多是游历的文人墨客栖身之所,万明寺亦是如此。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罗聘,从南方到京城游历,在万明寺居住一年多的时间里,看到种种人态似鬼态、人趣若鬼趣的世间相,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留下了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的《鬼趣图》。 罗聘(1733-1799年)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他在万明寺居住期间,通过结识了钱载、翁方纲、钱大昕、纪晓岚等名重一时的显贵和一流学者后,使他的《鬼趣图》在京师画坛名声大噪。 《鬼趣图》一共八幅,每幅画面构图奇异,光怪陆离,亦真亦幻,趣味天成。罗聘在技法和主题巧妙的结合中体现了鬼灵、鬼气和鬼趣,画中表现了他匠心独俱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感染力。纪晓岚曾评价罗聘说:“扬州罗两峰,目能视鬼,曰:凡有人处皆有鬼,其横 亡厉鬼,多年沉滞者,率在幽房空室中,是不可近,近则为害。所画有《鬼趣图》颇疑其以意造作”。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秋天,罗聘画了一幅《归帆图》,答谢钱载、翁方纲、钱大昕、纪晓岚等人,表示要回归故里。钱载、翁方纲、钱大昕、纪晓岚等数十人在陶然亭设宴赋诗,送别一介布衣画家罗聘。古老寺庙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古老地名的传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