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明代三世中枢坊保存完好 经12次大地震21次大洪水(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燕赵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三世中枢 明清两朝的望族
    灵寿县北关村近一千三百人,约半数姓傅。明初,傅氏先祖从南京上元县搬迁至此,距今已有500年历史。从明成祖迁都到民国六年500年间的傅氏家族中,仅从族谱上可以得知,家族共中进士5人,举人10人,拔贡等39人,担任县令、知州、将军、指挥使、兵部侍郎、尚书等各朝命官者达20余人,其中以明吏部尚书傅永淳、清太子少保工部尚书傅维鳞最为突出。灵寿傅氏文化研究会创始会长傅天仓说,傅家不但出了父子尚书,而且是两朝尚书,非常少见。
    两年前,灵寿傅氏成立文化研究会,本报记者前往采访,拿到了国内明史专家、辽宁大学教授武玉梅撰写的学术报告,得以对灵寿傅氏有更多了解。
    灵寿傅氏始祖为锦衣公,因名讳与官衔俱失,后人以锦衣公称之。锦衣公之妻名单氏,有四个儿子,长子名傅才。他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迁都北京时,护驾北迁,奉命卜居灵寿北关,后代繁衍至今二十余世。
    现在灵寿北关村民留有傅氏文稿抄本、手迹、杂稿、画像、圣旨等文物120余件,文献内容涉及明清的历史、地理、经学、文学、书法、方志等方面,具较高的文献价值,从这些文物中,依稀可读出傅氏家族的点滴。
    灵寿傅氏在第五世时,始有出任朝廷官员的,傅永淳是灵寿傅氏的第九世。其祖父傅承问,字岩轩,傅承问无子,以兄傅承训之子傅铤为嗣。崇祯十二年九月因其孙傅永淳受封,皇上赐封为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傅永淳之父傅铤,字用砺,明万历二十八年考中举人,授陕西歧山县知县。因其子傅永淳受封,皇上赐封其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
    傅永淳字惺涵,号熙宇,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第四名,选授湖广房县知县。崇祯八年,为京畿道。十年,升太仆寺少卿,督东路马政。十一年,迁左通政。不久,又迁太常寺卿。十月,清兵分道进攻明朝,攻至京城附近,傅永淳临危受命为兵部左侍郎,处理兵马等部务。崇祯十三年五月,转任吏部尚书,明时无宰相,吏部尚书时称冢宰。康熙六年(1667年)病逝于家中。
    傅永淳之后傅氏家族在清朝历代为官者数人,其杰出者为长子傅维鳞。傅维鳞原名维桢,字掌雷,号歉斋,清顺治三年进士。顺治十八年迁工部尚书。康熙元年(1662年),督建孝陵,积劳成疾,卒于家中。
    在封建社会,私自修史是不被许可的。傅维鳞留下的《明书》,是凭一己之力完成的,属私撰明史。顺治四年五月,傅维鳞被授予内秘书院编修之职,“得分修明史”。当时明史馆编史,是以抓阄的方式分派任务,每名参修人员负责二十多年史事编纂工作,编纂内容只限于《明实录》的资料,即傅维鳞说的“所纂不过二十余年,止类编实录,不旁采”,“列局分曹,不能悉窥全册,又止采实录,严禁旁搜”。如此编纂史书,傅维鳞的史才很难发挥。他产生了“伤大官之坐糜,悲岁月之流迈”的慨叹,于是决定私修明史。
    谢国桢对《明书》是这样评价的:“有明一代全史,实创始于傅氏,亦继取者所当取资也。”
    石家庄之最
    燕赵晚报与市委宣传部合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