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清南华宫戏台天花板造型特别:安有"扩音器"(图)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重庆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綦江区东溪镇万天宫戏楼。 记者 熊明 实习生 胥国庆 摄
    清代看戏的“VIP包厢”有啥特别?当时的扩音器又长啥样?綦江东溪镇古街的青石小巷中,掩藏着两座清代建筑——万天宫、南华宫。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日前投入1200万元,正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两宫”进行大规模修缮,预计今年底对市民开放。6月28日,本报记者独家前往修缮现场进行打探。
    万天宫戏台浮雕暗藏玄机——
    由《三国志》故事拼接而成
    步行穿过东溪镇书院街几条蜿蜒的石板小径,一座灰褐色的建筑渐渐映入眼帘。“这里就是万天宫。”綦江东溪镇文史研究专家罗毅指着正在施工的建筑说。
    记者看到,雕有龙凤图纹的宫门前被数米高的脚手架层层包围。曲身探入宫内,施工现场弥漫的粉尘扑面而来。再往前行,在一个宽阔的院坝,万天宫的正殿终于露出真容。“它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距今350余年历史,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正殿中曾供奉川祖神像用于祭祀。”罗毅说。
    令人疑惑的是,工人们正在修缮正殿对面的一个古朴高台是作何而用?
    “这是一个古戏台,两侧是观戏堂厢,即现代人说的‘VIP包厢’。”罗毅介绍,据史料记载,观戏堂厢在当时并非达官贵人所用,而是专属于未出阁的千金小姐,“当时的堂厢可以坠下珠帘,使千金小姐们既免于抛头露面,又可以观看自己喜爱的戏剧,而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都是在正殿前的院坝上看戏。”
    在古戏台的横栏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金黄色的镂空浮雕,虽有不少破损,但依然能看出技艺的精湛。“和一般浮雕不同,这些浮雕采用了‘深雕’的技艺,其所刻纹路也并非简单的人物,而是由一个个《三国志》的故事拼接而成。”罗毅一边说,一边从中为记者寻找“关云长单刀赴会”、“孔明智施空城计”的画面。
    南华宫戏台的天花板造型特别——
    这里安的是工艺复杂的扩音器
    万天宫下行几百米就是有“南华六祖庙”之称的南华宫。与前者相比,只有440平方米的南华宫显得有些“袖珍”,但其外墙却有近3米高,给人一种“高墙林立”之感。
    为什么会有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相传是广东来的一名南华和尚所建。”罗毅称,南华宫是广东人入川住东溪的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元年。“作为当时的外来人,建造者对当地的警惕心促使其外墙格局显得很高,主要起防御侵犯的作用。”
    记者看到,虽然经历了近300年的风雨侵蚀,南华宫石门上的对联字迹依然清晰可见——上联曰:“树了菩提台空明镜”;下联曰:“恩留粤岭泽沛珠江”;横批:“岭南观瞻”。“这副对联体现了岭南地区佛教文化当时在东溪镇十分兴盛,据传当时前来祭拜南华六祖的人络绎不绝。”罗毅说。
    记者意外发现,工人们正在修缮得南华宫古戏台天花板上,有一个呈八角形的硕大木质空间,其内围列有两层斗拱,由下而上层层叠收。这又是什么“机关”呢?
    “它叫藻井,除了美观,还有扩散唱戏声音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扩音器。”罗毅说,藻井工艺非常复杂,匠人们没有使用钉子,而是利用榫卯、斗拱堆叠而成的,从宋代一路发展而来,是中国一种特有的繁复而绚丽的装饰技术。
    “南华宫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文化遗产,藻井也有重要的科考价值。”罗毅说,曾走访过其他区县的不少宫庙,但戏台上方有八角形藻井的,他只在南华宫看到过,“藻井顶部中心象征天庭的明镜,其纹路则寓意盘旋而下的龙,所以发展到后来也就有了龙井的别称。”
    “东溪镇素有‘三宫六院’的美誉。”罗毅说,在这座因盐而兴、因码头而盛的古镇上,常住人口最多时超过5万人,是现在的两倍,而万天宫、南华宫等清代建筑,记录了东溪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
    对此,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并让市民在参观中了解历史文化,是值得借鉴的文物保护方式。
    东溪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修缮结束后,将结合当地古镇旅游资源,把戏曲、庙会等“非遗”文化重新搬进“两宫”,同时还将在宫内举办历史文化展览,让外地游客参观文物的同时,也能感受文化的熏陶。
    小帖士
    从重庆主城出发,经渝黔高速公路往贵州方向行驶,在东溪高速路出口下道后,右转行2公里即到东溪古镇。
    这里的美食有东溪豆腐乳、丹溪黑鸭、黄荆豆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