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武汉最古老建筑"无影塔":每块石头都有700多岁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武汉晨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记者苗剑 摄
    无影塔,顾名思义,没有影子的塔。今年5月,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它,成名的应该不是无影,而是塔上的每块石头都有700多岁了,称它为武汉最古老的建筑,一点都不为过。 
    无影塔成了有影塔
    在武昌的闹市区,武珞路丁字桥站的洪山公园里,有一个武汉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无影塔。之所以说它最古老,是因为它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个雕刻都还是700多年前修建时的原物。
    18日,记者从正对着丁字桥路口的武珞路旁的公园入口进入,沿着公园的林荫小路前行,虽然一路都是上坡,但好在坡度很缓,炎热的夏季,行走在这样绿树如盖的公园里很是惬意。
    走了不到3分钟,还没有好好体会这份惬意,也还没有来得及因为爬坡要喘口气,小路左边就出现了无影塔的身影。刚才还是热气腾腾喧闹嘈杂的交通主干道,一转眼就是满目葱郁的植被和这座古老的建筑,让人仿佛有穿越的感觉。虽然是个国宝级的文物,但并没有如记者所想象的那样被很严格地保护起来,塔身周边被石砌护栏维护起来,但并没有封死,游客可以自如进入,亲密接触这个700多岁高龄古老的建筑。
    在塔旁,记者发现一个介绍的小牌子,在“小声”提示着人们它的珍贵之处,“是我省重要的古建筑之一”,可能由于是今年才被评为的国宝级文物,介绍牌中还未来得及显示出它的国宝级价值。
    记者寻访当天是阴天,无法辨别此塔是不是名副其实的“无影塔”。遇见一路过的老者,向他询问,对方大笑,怎么会没有影子呢?出太阳的时候,它和其他建筑一样,有影子啊。
    历史: 700多年前建于南宋
    无影塔的原塔,最初是建在洪山东端山麓兴福寺故址内的。武昌区文化局文物科负责人刘科长介绍,无影塔原名宋兴福寺塔,无影塔是其俗称。兴福寺原名晋安寺,始建于南朝梁元帝承胜年间(552-554年)。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改称兴福寺。此寺后毁。至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重建兴福寺并建此塔。
    塔高11.25米,底部直径为4.25米,八面四层。全塔以石块垒砌而成,建筑形式特殊。
    塔的每层都有小龛,龛中嵌有罗汉、天王、力士等姿态生动的石刻浮雕和花草纹饰,大多因年久风化模糊不清。惟有第一层向北的小龛中,还有一个菩萨,难得的是此塔本身刻有纪年。在第一层南面小龛的左侧刻“住大洪山胜象兴福寺重修”,右侧刻“咸淳六年岁次庚午四月洛佛曰知事僧宗杰题”。从建塔到现在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在武汉地区是最早的,也是我省的重要古建筑之一。
    虽然这是官方的说法,但记者发现,关于宝塔的来历,也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据《湖广通志》记载:“古无影塔在黄鹄矶石上。”《江夏县志》也载:“古无影塔在黄鹄矶石上,高不三尺,每日返照略不见影,藏骨名不知谁何也。”所谓无影,一说为无论太阳在何处,该塔身后均无影子;一说为冬至正午无塔影。
    变化: 无影塔没有“无影”的条件
    据了解,位于洪山公园内的无影塔,原来在洪山东麓,因塔身出现倾裂,1962年迁建于此。早在1956年,石塔就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之所以叫无影塔,就是没有影子的塔。据传,无影塔在原址的时候,每年夏至中午时分,塔身都没有影子。此乃该塔一绝。为何无影,众莫能破。现在宝塔已经不是原来的地理位置和空间条件,至于是不是无影也无法考证了。
    宝塔从原址搬迁的时候,不是整体搬迁,而是将塔上的每一块石头编好号,记住它摆在什么位置。先给外围一圈的石头编号,搬开,再给第二圈石头编号,搬开,每一圈一个图,这样将来摆回去的时候,每块石头才都在原位置。
    在搬迁的时候塔内还发现了一尊小佛像和一些散落在佛像边的宋朝钱币。据了解,无影塔里的这尊宋代铜佛立像现藏于武汉博物馆内,高44厘米。
    传说: 宝塔是镇龙产物
    在民间,无影塔的来历还有着一个关于龙脉的传说。据传,在古老的武昌城内外,一条蛇形山脊突起在武汉江南平川沃野大地,它自南而北绕东湖、穿城垣(武昌城),直抵长江南岸,与对岸龟山隔江相望。这就是著名的“江南龙脉”之地,武昌蛇山(后因山谷、山脊之变化而被后人称为蛇山、小龙山、洪山)。江南四大名楼黄鹤楼正位于龙头之上,而洪山公园的这一古塔就在龙尾之处。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此“龙脉”耿耿于怀,多次派人建楼、挖洞、修塔以镇龙头、断龙身、压龙尾,直到辛亥革命前。此塔正是传说中的镇龙之举的产物。
    也有一说法,说该塔的实际效用是用以镇压地下水眼的防洪设施。《湖广通志》记载:“无影塔,塔下有井名浪花井,其脉通江,建塔以安澜焉。”
    链接
    河南也有座无影塔
    据了解,在河南的汝南城南也有一座无影塔,俗传冬至正午无塔影,故称无影塔;相传为唐代和尚悟颖所建,故又称“悟颖塔”。
    该塔面南而建,呈六角形,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约二十余米。塔身自第一层以上宽度渐小,高度亦均匀递减,故塔之轮廓呈现优美之抛物线形。塔身下为单层须弥座,束腰部分嵌有砌砖雕花及动物画像。塔身第一层南壁有圆券门,北壁有砖刻四抹球纹格扇门,其余四壁则有砖刻球纹格眼之方形假窗及破子棂假窗,造型优美,玲珑秀丽。塔檐下为仿木结构之斗栱装饰,各层塔壁或嵌砌佛像雕砖,或辟设圭门、壸门、圆券门。翼角下为砖雕双瓣之老角梁头,衬以砖雕飞檐、瓦件,形似飞鸟展翼。整个塔体外廓呈抛物线形,塔身基座为单层须弥座,座之束腰部分用横柱分隔,横柱间的砖面上,雕有山羊一对,童子两个,还有莲花、牡丹、腊梅、桂子等花卉图案及盆景。在须弥座上,设五铺作斗拱,斗拱上有撩檐枋台数室,塔檐下砖砌仿木结构的五铺作出的双抄斗拱,塔身九层。1984年修葺时,在第八层中间发现一块长0.45米,宽0.28米,厚0.08米的石刻志铭,上刻有“隆庆元年崇藩施财重建宝塔”字样自塔之建筑结构分析,本塔应建于北宋中、早期,为豫南地区现存最古之砖塔。2006年该塔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严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