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专家解读:“汉阳门”为何不在汉阳在武昌?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长江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民国时期的武昌汉阳门。
    “汉阳门为什么不在汉阳而在武昌呢?”尽管在武汉生活多年,但网友可辰始终心中存着一个大大的疑问。近日,他在汉网论坛发帖,对武昌江边汉阳门地名发问,并希望有人释疑。可辰的疑问引来多位网友的围观和同感。为此,记者专门请教“武汉通”刘谦定先生,得到的答案是:“汉阳门”从一开始就“诞生”在武昌,至今已有600多岁了。
    这位网友发帖说,武汉按大的分隔叫三镇,两江分隔很清楚的,但何以汉阳门跑到武昌来了?“这是我多年前一直就有的疑问,原来有几年恍惚间很容易觉得汉阳门是在汉阳的,有时坐车还搞错”。
    可辰的疑惑引起多位网友关注。“花楼小董”跟帖说:这个疑问也一直让他深感不解,并向母亲求教。母亲说:“原来,武昌有9个城门,汉阳门是其中之一,因为,这个城门它正对着汉阳的那一个方向,所以,这个城门就取名为‘汉阳门’,其他8个城门都不对着汉阳,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记者为此专门向民俗专家刘谦定请教。刘先生认为:这位母亲的回答有一定道理,但要追溯“汉阳门”的由来,得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武昌筑城说起。
    公元223年,吴主孙权在今蛇山东北筑夏口城,这也就是后来武昌城的前身。
    到了明初公元1371年,武昌成为包括南京、北京、太原在内的全国4个重要军事要塞之一,被大规模扩建,并首次将整个蛇山包入城内,辟有9个城门,从东到北,依次为大东门、新南门、保安门、望泽门、竹欵门、平湖门、汉阳门、草埠门、小东门。到公元1535年重修武昌城时,改大东门为宾阳门,新南门为中和门,望泽门为望山门,竹欵门为文昌门,草埠门为武胜门,小东门为忠孝门。
    “汉阳门是一座临江的水门,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个通往汉阳的码头,出城门与汉阳古城隔江相望,故取名汉阳门,此为原因一。”刘谦定说,汉阳之所以名为汉阳,是因为汉阳古城位于龟山南麓、汉水北岸,谓之“阳”,故名汉阳。明中期的成化年间,汉水才改道从今天的龟山北麓注入长江。明初,武昌城大规模扩建时,汉水尚未改道,古黄鹤楼与汉水相对,武昌城的汉阳门所处位置位于汉水之北,故取“汉阳”之门之意。此地名历经600多年,一直沿用至今。
    1927年,北伐军攻克武昌后,武昌城墙被拆除,除后来改为起义门的“中和门”得以保留外,其他8座城门被悉数拆除,而汉阳门作为地名被流传至今。 (记者蒋太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