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许金海的蠡壳窗情缘(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文汇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对古建的重视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促成县里京砖供不应求。但时代的暗涌说不准哪天就改变了原本熟悉的风貌。
    2007年10月14日,许金海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苦心操持20多年的土窑被叫停,烟囱也敲掉了。都不知道那天是怎么捱过来的。”那一年,嘉善县里下发了关于“黏土砖瓦行业整顿”的文件,包括许金海经营的京砖土窑在内的几十家土窑都被列入拆除对象,仅剩下两座进行招标的土窑。“京砖技艺的保护离不开京砖土窑,载体都没了,我拿什么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许金海退出了烧制京砖的行业。
    陈荣华是许金海的徒弟,今年58岁,嘉善县京砖古窑当年的热火朝天,陈荣华都还历历在目。“改革开放那会儿,县里砖厂生意特别好。1个半月的烧砖周期,一个土窑能烧1.6万块京砖;切片包装后,每天能加工出去1000块京砖。”陈荣华回忆道,当时一块方砖卖3元,“现在最常见的那种40×40厘米的方砖要卖到14元了。”
    “4年多前,一纸通知下来,我所经营的古窑也被关闭了。”这两年,陈荣华跑到江苏常州一家砖厂打工,每两三个星期回镇上一趟搬运泥坯,“那边的老板指定要嘉善当地做出来的泥坯”。
    许金海带我们去看陈荣华说的“古窑”,它依天凝镇马塔塘河而建,当年的烟熏火燎已然消逝,由土砖垒成半球形的窑身如今爬满杂草,远看好似一座沉默的堡垒。据村民说这座古窑来头不小,“最迟也能追溯到清末”。宽敞的窑腹地,通风极好。古窑已改作他用,近十名中年妇女正围坐窑内,忙着分拣、包装一束束祭祀用的长香,这也是当地常见的产业之一,以家庭作坊的形式遍布全村。
    再访遗址,许金海终究意难平。当时负责取缔小土窑的部门给出的理由是“保护耕地,保护环境,保护不可再生黏土资源,资源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等,但显然,京砖土窑也有其特殊性和历史意义,许金海和不少村民都有相似的期待:有关部门在拆除关闭砖窑前,能否形成既尊重群众利益也利于特色文化发展的详细改造方案。
    养在深闺意寥寥
    京砖土窑的大门关闭了,许金海落寞不已,不服气的他要亲手“打开另一扇窗”。
    “过去的30多年,因为做京砖生意,跑了全国那么多古迹,发现绝大多数古建筑窗户是空的,有的则安装了大片的玻璃窗户,与整体古式建筑风格不搭调。要是能恢复蠡壳窗制作技艺,也算是复活一项失传百年的工艺。”再加上“小时候曾在祖辈家中见过这种框着贝壳的窗”,许金海拿出当年背着嘉善京砖四处找订单的劲头,又开始拜访起新老客户。
    2009年底,许金海找到苏州莲花岛,谈下了一笔生意,岛上的莲花居会所上下两层楼各8扇窗户采用了蠡壳窗。屋外树影斑驳,恰巧映在蠡壳窗组成的“画板”上摇曳生姿。
    1平方米蠡壳窗售价800元虽谈不上高不可攀,但比起京砖市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红火,“养在深闺”的蠡壳窗销路每往前挖一米都很艰难。在许金海的办公室悬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是老人整齐的字迹,列出了5家“已安装”和4家“预约单位”的名单,前者比如苏州莲花岛莲花居会所、上海浦东高桥至德堂、周庄苋园弄民居、西塘卧龙民居等,预约单位则包括无锡荡口古镇老街、松江博物馆、周庄宏源堂、苏州相城等。
    这些,便是许金海目前拥有的所有蠡壳窗客户。
    “记得跟嘉兴南湖烟雨楼也谈过,商量能否安装蠡壳窗,馆长一句话就回绝了,声称之前装好的玻璃不便随意取下,得经过国家批准。”老许还举了个例子,西塘古镇纽扣博物馆的内门边上,本来做好了4扇蠡壳窗,“结果后来被旅游公司取下来了,说是不能随意更改原有的文物结构。”不少古建筑在层层审批的过程中,否决了采用蠡壳窗的想法。听闻这样的反馈,许金海难掩失意。
    不过,只要争取到一个客户,许金海都不遗余力。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即将在规划的无锡荡口古镇上采用蠡壳窗,“规划负责人跟我提过,10公顷老街全部换上蠡壳窗毕竟造价太高,但会在义庄、华蘅芳故居等名宅里应用。能多装一扇蠡壳窗,让更多的人见识这项工艺的美妙,我就很满足了。”
    许金海逐渐接纳了这样的现实:不少古镇、古宅只能选择性安装几扇蠡壳窗。“之前曾做过20平方米蠡壳窗,已经算是一笔大单。而且这还是在修复单位或负责人热衷古式建筑、讲究效果统一的前提下。”
    一部分古建筑保护专家、民间文艺家肯定了蠡壳窗具有一定的市场,但对其发展空间也存在一定争议,综合起来的意见是,“要让习惯了玻璃窗户的现代人马上去接受比较困难,更多只能存在于博物馆或仿古建筑中。”
    对于许金海来说,蠡壳窗既是事业重新出发的转折点,也是为了将孩童时的记忆碎片拼接完整。这位老人笃信“适应和接受蠡壳窗都有一个过程”。闲暇时,许金海就开着电动车在镇上到处转悠,村民家中若有闲置的老旧蠡壳窗,谈好价格便收购回去。在天凝镇马塔塘村竹埂55号的村民家中,许金海指着一尊发黑的碗橱柜两扇柜门上镶嵌着的蠡壳,“这可是古董了!不过主人想自己收藏,不肯卖。”
    “不少村民不知道我在弄什么名堂,有些人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想瞅我出洋相。老朋友张伟还编过一首打油诗:70岁刚刚起步、80岁初具成效、90岁丰厚回报、100岁史册光耀。”许金海笑纳了这些“带着几丝揶揄的鼓励”,但总在和现实暗暗地较劲。
    “好在家里人还是支持我的,老太婆不清楚我整天捣鼓的玩意儿,但她和儿女都站在我这边。”许金海指着名片上的QQ号和邮箱说,“这些都是儿子帮我申请的,蠡壳窗公司的网页也是儿子设计制作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