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成都大慈寺旧事:玄奘在此受戒 唐僖宗避难祈福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成都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唐代时,大慈寺是成都第一大佛寺,玄奘赴印度取经前,曾在此研习佛经。《成都城坊古迹考》记载:“寺极盛时,西抵今锦江街、江南馆街、金玉街、棉花街一带,北至天涯石北街、国圣祠、庆云庵街,东抵城垣一线,南至东大街。”大慈寺不仅规模宏大、高僧云集,更有众多著名艺术家留下“精妙冠世”的书画。 
    玄奘受戒于大慈寺
    宋代普济《五灯会元》载,印度僧人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可知大慈寺始建于公元3世纪至4世纪间。但最先和大慈寺产生联系的“名人”当为《西游记》人物唐僧的原型玄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三藏法师玄奘从长安到成都,随宝暹、道基、志振等法师学习佛教经论。他究通诸部,常在大慈、空慧等寺讲经,不知不觉,四年多的成都光阴过去了。玄奘在大慈寺律院受戒并坐夏学律后,从成都东门上船,泛舟三峡,取道荆州至长安,赴西天取经。
    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唐玄宗入蜀,为避安禄山之祸。清嘉庆《华阳县志》引《佛祖统纪》称:“唐元(玄)宗幸成都,沙门英干施粥救贫馁;敕建大圣慈寺;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区。并书大圣慈寺四字额。”这位被遥尊为太上皇的暮年帝王,赐大慈寺“大圣慈寺”匾额并一千亩田,敕建寺宇。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大慈寺僧人英干,他在寺前街头一如既往地为成都穷苦百姓施粥济贫,才被郁郁不乐的唐玄宗看见,让大慈寺有了惊人发展。玄宗皇帝那块四字赐匾,使大慈寺在武宗时免于“会昌灭佛”,因为它“不在除毁之列”。
    唐明皇李隆基打道回长安一年后,具有韩国王子身份的无相禅师重建的一大片恢弘院落,“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四十二间”,在大慈寺绽放开来。
    贞元十七年(801年),韦皋奉旨镇蜀,再次扩修大慈寺普贤阁,又对成都最古老的寺院作出了贡献。深知“智者乐水”的他开凿了一条“解玉溪”流经寺前,从东门附近缓缓汇入锦江,让大慈寺环境更趋完美,成为我国唐代中后期颇具声望的讲经圣地。据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高僧知玄(悟达国师)讲经于普贤阁,听众日达万余人。
    艺术家随皇帝入蜀
    因为黄巢起义,唐朝又一位皇帝唐僖宗重复祖宗的经历“幸蜀”,来到成都避难。僖宗的四年成都光阴悠闲而雅致,少不了去大慈寺拜佛祈福,欣赏祖上题字。
    两位皇帝入蜀时,全国还有很多饱受战乱之苦的艺术家来到蜀地,寻一份净土,成都因此成为绘画、书法的热土和天堂。仅大慈寺就有全国知名画师、书法家六七十人以壁作画,留下千余幅作品。宋代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曰:“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宋代范成大《成都古寺名笔记》、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等书,对大慈寺壁画作者及内容也着墨甚多。宋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与弟弟苏辙游大慈寺,对唐代佛画大师卢楞伽的作品倍加赞赏,称大慈寺壁画“精妙冠世”。大慈寺壁画成为唐代中国壁画之最。
    高僧、皇帝、官员、艺术家,成为大慈寺的常客,原本就香火兴旺的大慈寺,增添了无以复加的人文资源。寺前的市集也逐渐发展,形成著名的集市群。
    大慈寺前商贸繁盛
    唐代成都罗城修建之后,内城东门到外城东门两点之间自然形成了一条东干道,这一干道上的大慈寺商业空前繁荣。据宋代祝穆《方舆胜览》云:“成都,古蚕丛氏之国,其民重蚕事,故一岁之中,二月望日鬻花木、蚕器,号蚕市。五月鬻香、药,号药市。冬日鬻器用者,号七宝市。俱在大慈寺前。”
    大慈寺前的季节性市场,是被十几种行业包围、拱卫的中心:不仅有蚕市、药市、七宝市,还有灯市、花市等。解玉溪的两岸,还因得天独厚的城内滨河优势,形成经久不衰的夜市。《方舆胜览》提到“登大慈寺前云锦楼观锦江夜市”,田况诗《登大慈寺阁观夜市》,都能体验到那时成都夜市的盛况,恰如唐之长安、宋之汴梁。
    宋代的大慈寺是成都举行盛大节庆的必选之地,官贵聚首,与民同乐。入夜,寺前东大街上满是星火灯笼。夜市的摊点排成长龙蜿蜒在解玉溪畔,人流于中间穿梭,半夜也未见散去。
    南宋末年,战火荼毒,大慈寺受损严重。到元代,地方官员仍在大慈寺大摆宴席,似自娱自乐,又似仿唐效宋。元代费著的《华岁纪丽谱》中记载:“正月初二,出东郊,早宴移忠寺(旧名碑楼院)。晚宴大慈寺。上元节,放灯。二月二十一日,晚宴于大慈寺。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设厅。”费著笔下,早宴或晚宴于大慈寺非常之多。
    清末《成都通览》也记载:“二月八日,观街药市。早宴大慈寺之设厅,晚宴金绳院。”“五月五日,宴大慈寺设厅。”“七月十八日,大慈寺散盂兰盆,宴于寺之设厅,宴已,就毕严阁下散盆。”“八月十五日,中秋玩月,旧宴于西楼望月锦亭,今宴于大慈寺。”“冬至日,宴大慈寺。后一日,早宴金绳寺,晚大慈寺。”
    由此可知大慈寺当年的盛况:成群结队的官员,前呼后拥的绅吏,华丽的节庆衣饰,酒香弥漫的餐宴,次第有序的佛僧,门前的喧闹……
    明清时,大慈寺又几度毁坏、重修,在晚清时周询看来,它依然是成都“历史最久”“清规极整肃”的:“省城内外僧道寺院颇多。僧寺中最大者,厥惟文殊院、大慈寺、昭觉寺,各有僧数百人,清规亦极整肃……大慈寺在城内东门,历史最久。传为东晋时创建,故唐、宋、元、明名人,多见诸题咏。”那时,寺院占地宽广,虽历代有所减缩,到清末还不算狭小,但殿宇年岁久远,修整不济,没有文殊院那么精致完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