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藏着“吴家账房” 钓鱼台83、85、87 号账房,是旧时的贸易公司,吴家账房是钓鱼台四大账房之一,做绸缎出口贸易。三开四进建筑,保存较完好。昨天,记者跟随吴家第六代传人吴禄生律师一同踏进老宅,一览“吴家账房”的全貌。 由于大门紧邻街巷,钓鱼台85号的大门一直都敞开着,跨进院子大门,先是一个小院落,吴律师说这是专门为来往客人停轿子的场所,既然原来账房是做生意的,当然要有个停轿子的地方,而大厅是原来账房做生意的,所以人们都称为“吴家账房”。 吴律师告诉记者,道光年间,吴家就在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广州开设分号,向海外运输丝缎制品。他的曾祖父叫吴斗垣,把“德裕堂吴悦来缎号”的生意推向高峰。吴家至今保留1842年沙俄生产的香烟盒子,可见吴斗垣甚至把贸易扩大到了沙俄。 说话间我们来到正房,步入正房没几步,吴律师指着房顶说,在那里有一个宝贝。随着吴律师所指方向,记者仰着头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看到记者一脸不解的神情。吴律师笑着说,这就对了,如果这宝贝太显眼的话,早被人摘走了。 吴律师提醒记者,在房顶靠近房梁的地方有一个长约七八十厘米的“工”字形的木质构件,这个木质构件叫做“圣阁”,是过去大户人家收到圣旨后,供奉圣旨的地方。 吴律师说,起初他也不知道,后来特地请教了有关专家才了解到是“圣阁”,你想啊,在过去能收到皇帝的圣旨还得了呀!收到了肯定得好好供奉起来。如果放在箱子里或搁在桌上都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所以就将它高高地悬挂在正房大梁上以示恭敬。 殷高巷有个钦差大臣府邸 出了钓鱼台记者又来到了殷高巷14号。殷高巷14号就是昔日的清廷钦差大臣刘芝田差府。冬日的阳光给它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更显古色古香。在巷中走道上,记者注意到,一块石墩横在中央,破败的砖头间露出一块青石。周围住户告诉记者,这原是一口古井。前些年荒了,里面全是垃圾。后来小区为了保护遗迹,就将井口封住了。 古井旁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院中虽然拉满了电线,楼阁的栏杆间落满了灰尘,却依然能看出上面雕刻的精美花纹。雕花窗户已经泛黄,隐约间显出的朱红色,可见刘宅当年的风采。刘芝田,清光绪年间复任松江道台,后随李鸿章到上海任职,并以钦差大臣身份出使英、法、意、俄等国,故又称刘钦差。 不过,当年的钦差府如今已成为民居,在院中还住着四户人家。 李太和店就在同乡共井11号 从中山南路下来,穿过饮马巷往左边一拐就进入同乡共井。这条巷子很短,只有50多米,一共16户门宅,从巷头1号走到巷尾16号不用一分钟。但记者问周围街坊关于这条巷子的来历,居民都说不上来。 附近居民说,他在这条巷子住了足有30年,这两边的老房子很多都有上百年历史,20年前这里还是青石板路,现在改成水泥路。谈到巷子的名字,李先生说,他也不知道巷名的来历,听父辈人讲,好像这条巷子几百年前住的是同乡人,他们生活用水全来自一口井,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记者了解到,同乡共井处的老房都是清代的建筑,其中同乡共井雕花门窗保存完好,门罩上也有雕刻进行修饰,这里是清代云锦的机房——李太和店。在同乡共井现场记者看到,同乡共井5号、15号整体保存都比较完好,其中6号整体保存最好。(王宏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