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的天桥,可算是北京最著名的称“桥”不见桥的地方。实际上天桥原来确有一座桥,其位置在京城中轴线的珠市口以南、永定门以北。古时这里是一片水洼和沼泽,后来逐渐形成一条由西向东的河流。明永乐十八年(1420)修建天坛后,在中轴线与河流交汇处建起了一座壮观的单孔高拱桥。整座桥用汉白玉石料砌成。桥长约8米,宽约5米,桥基呈八字形。东西孔券顶刻有螭状吸水兽,两旁桥栏雕刻精细。远望此桥,洁白如玉,庄重秀丽。清雍正年间正式得名天桥。(梁欣立著《北京古桥》载:“清雍正七年(1729),为皇帝赴天坛祭天,将路铺砌成一条条石御路,路铺好后,石桥定名天桥,意为天子专用桥。”) ■溥仪到天坛举行了最后一次祭天仪式后,天子桥就彻底变成了平民之桥 在清乾隆《北京全图》上,即已见到了天桥的地名。而 “天桥南北,地最宏敞,贾人趁墟,每日云集”的描述,更让我们看到,那时的天桥周边地区已是商贾林立的繁华之地。 从当年建成“天子之桥”,到清末民国初变为五方杂处的闹市和民间艺术、商贸中心,天桥历经风雨,几度沧桑。最初天桥用木栅栏封挡,平民百姓只能从两侧的木桥通行。清光绪卅二年(1906),因修建道路,天桥的单孔高拱桥降低了桥面,但保留了石栏杆。1910年溥仪到天坛举行了最后一次祭天仪式后,天子桥就变成了平民可以过的普通桥了。1927年因铺设电车路轨,天桥再次降低桥面。 1934年展宽马路时天桥被拆除。至此天桥即没了踪迹,但是天桥的名字却流传了下来。天桥独特的商贸风情和老北京的民间艺术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天桥文化。 出正阳门往南过珠市口,到了 “中华影院”和紧邻的110汽车总站、北纬路,就进入了现在的天桥小区,这也是以前北京天桥的主要地界。其地理位置大致为北起永安路,南到南纬路,西起西经路,东到“中华影院”紧邻的天桥南大街。据老天桥人回忆,这是建国后天桥市场的大致范围。实际上以前天桥的范围还要大很多。沿着北纬路往西往北看,一座座现代楼房建筑已经取代了昔日天桥地区破旧狭窄的平房,自从2003年天桥地区盖起楼房后,人们对老天桥的记忆就变得遥远了。但是福长街、天桥市场斜街、新农街,这些一个字都没有变的天桥老街名,还有万胜剧场、天桥乐茶园、中华影院等“老戏园子”,还会让我们想起当年民间艺人竞相献艺的热闹场景,似乎听到了那不绝于耳的叫卖声,闻到了爆肚、芸豆饼、灌肠的诱人飘香…… ■三角市场、公平市场与“人才辈出”的天桥“撂地”艺人 据在天桥出生、长大,今年67岁的蒙杰先生回忆,现在盖起来的天桥北里9号楼、4号楼的地界,原来是福长街头条、二条和三条,就是当年天桥最热闹的三角市场和公平市场。用现在的话说,也是天桥最“精华”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天桥市场紧密相连的就是当年在天桥卖艺的“撂地”艺人。所谓“撂地”,就是在地上画一个白圈。过去行话叫“画锅”。锅是做饭用的,画了锅有了个场子,艺人就有饭吃了。过去许多天桥艺人都在天桥“撂地”献艺。他们各具特色,也出了很多优秀艺人。很多艺人后来成为新中国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如著名的侯宝林、关学增、连阔如、魏喜奎等艺术家,当年都曾在天桥演出。 当年天桥地区有名的中华影院,在天桥的最东侧,如今虽然早已没了当年的模样,却是老天桥时的新民影院、中乐影院、天桥影院等被拆除后,目前留下的唯一一座老天桥影院。当年逛天桥的老北京人对中华影院印象最深的,就是电影院放的“循环大片”,可以买一张票坐在里面连着看几场。 紧挨着中华影院的西边,就是热闹的天桥公平市场。据当年曾在天桥专门表演中国戏法的羲合堂传人、今年78岁的樊春生老先生回忆说,紧挨着中华影院西房山表演的,就是有名的拉洋片艺人“大金牙”,挨着他的是杂技艺人杨金波,再往前就是摔跤的“宝三”了。在中华影院的北侧,现在是2003年后盖起来的 “盛金天桥商厦”。以前这里也是低矮破旧的平房。樊春生老先生说,解放前,他们管这地儿叫“挑厨公”。这是老天桥艺人当时对这一行当的称呼。“挑厨公”主要是经营变戏法的道具,同时也教人变戏法。解放后这一班人归了宣武杂技团,他们的后人好像没有干这行的了。 随着老天桥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华影院经历了建国后的两次改造和扩建后,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设施和多功能的首都特级影院。除了具有电影厅、歌舞厅、餐厅外,中华影院还经常举办首映式和丰富的娱乐活动。所以,它现在的名字也叫 “中华电影娱乐宫”。 ■110路汽车总站:当年北京早期有轨电车的始发地 虽然现在110路汽车总站的房子大部分是上个世纪80年代盖起来的,但老天桥人都知道,它的历史得从北京的有轨电车说起。因为 80年前这里是老北京早期有轨电车的始发地。1927年后开通的1路和2路有轨电车,就是从这里驶向西直门和北新桥。后来又开辟了天桥至永定门的7路。这样,一直到1949年,北京开通的7条有轨电车线路,从天桥总站发出的就占了3条。足见当年天桥的有轨电车,不仅开发了京城南北的交通,也绝对够得上老天桥的一景儿了。 老北京人称有轨电车为“当当车”。蒙杰先生回忆说,110汽车总站这儿,就是当年天桥的“当当车”总站。“当当车”每条线路都标有不同颜色的标牌。天桥到西直门的1路车是红牌,到北新桥的2路车是黄牌。3路是蓝牌,从北新桥到西直门。白牌车是4路,从北新桥到太平仓。绿牌车是5路,从宣武门到崇文门里。当年北京最后撤销的有轨电车,是永定门到体育馆的线路。 北京天桥的“当当车”通车是1927年以后,也堪称天桥民间艺术发展兴盛时期引进的“西方文明”。天桥和有轨电车分别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在北京消失。所以也可以说,北京的有轨电车曾经和天桥同呼吸共命运走过了一个时代。这也就难怪老天桥人如今提起110汽车总站会有那么多话了。 ■北纬路郭德纲德云社演出的天桥乐茶园,以前叫天乐戏园子 走过110汽车总站往西拐进北纬路,就是当今火爆异常、红透京城半边天的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德云社演出场地——天桥乐茶园。樊春生老人回忆说,现在郭德纲说相声的天桥乐茶园,解放前就是天桥有名的天乐戏园子。当时天桥艺人们都称天乐戏园子为“天乐家的”。按老北京话,“家”字在这里发轻声。始建于1933年的天乐戏园子当年主要就是唱京剧,而且都是正经的大戏。最有名的就是被老天桥人叫做“2号马连良”、“天桥马连良”的梁益鸣。他是当年天乐戏园子最叫座的挂头牌京剧老生。据说后来梁益鸣还真的拜了马连良为师。最早梁益鸣和张宝华建成了“鸣华京剧团”,就是后来北京挺有名的“风雷京剧团”。老居民回忆说,差不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天乐戏园子开始改演曲艺节目。自1992年翻新改建后,一楼的24张方桌和二楼回廊半绕的9个包厢,都独具老北京的特色。而德云社的突起,更是让天桥乐茶园远近闻名。 如今的天桥乐茶园,除了因为德云社的卖座演出充满了“喜兴”和“人气”外,它的老式窗棂、青灰色的墙壁,都让人不由得留住脚步,似乎寻找到了当年天桥的岁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