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老街传奇:老西安有条案板街 商业与文化气息并存(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西安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案板街,顾名思义,因出售案板而得名。得名始于清朝顺治年间。有老西安记得,解放前后,那里还是售卖案板的马路市场。如今,整条街上早已不见案板踪影,昔日的皇城、王府更是痕迹全无。但是街上林林总总的店铺,依然延续着旧时的繁华。
    案板街之前的名字叫南巷
    案板街位于东大街西段北侧,与骡马市隔东大街相望,南起东大街,北至西一路,长235米,宽8米。案板街整条道路很短,距钟楼很近,步行两三分钟的路,属于西安城的“白菜心”。
    地处繁华市中心的案板街历史久远。从唐皇城与今西安地图的对照来看,在唐代,案板街的位置属于皇城之内。据西大历史系退休教授张永禄介绍,唐皇城为中央机关所在地,案板街那里是被一个叫都水监的中央机关所使用。所谓都水监,就是国家水利工程管理机关。唐末以后,长安城缩建,案板街附近才开始成为居民区,临街开店的景象开始出现。张教授认为,案板街真正形成街巷也应该始于长安城缩建之后。
    到元代,案板街这块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西安地名专家葛慧老先生介绍,在元代,案板街叫做南巷。这块黄金地段被当时的统治者看中,要建立起一个大的蒙古贵族居住区和元朝中央驻西北七省御使行台衙门,俗称台察院。台察院是政府的监察机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检察院,有监察、纠弹地方官员之责。为了腾地方,这块区域及附近的原住居民就被迁向了城外,进行屯田,被迁走的居民有二千余户、一万余人。
    不过,对于案板街附近成为蒙古贵族居住区一说,张永禄教授有不同意见。他表示没有看到过相关历史资料。他说,迁走居民去屯田之说或可能有,但对这里变为蒙古贵族居住区的说法不认同。根据查询,张教授认为,在元代,案板街一带非常繁华,人气极旺,根据《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描述,应该是“人生所需之物城中皆有”,所以,那里应该是百姓居住区,不可能仅是蒙古贵族居住区。
    到了明洪武初年,案板街附近成为了明秦藩贵族居住区,北边建起了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的秦王府。张教授说,现在案板街的北口,就刚好在这座秦王府的外城墙之外,紧邻城墙。后来朱樉的第三个儿子朱尚煜的保安王府,就建在现在案板街的位置上。
    据资料显示,案板街这个地方真正出现销售案板的商户,是从清朝初年开始的。
    临潼有个南巷村
    当年从案板街附近迁出的一万多居民去了哪里?葛慧介绍,这些人被迁到了栎阳(即在今临潼一带)屯田。《元史·兵志》和《长安志图·屯田》里记载,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栎阳屯田府,迁移府城居民二千余户、万余人去栎阳县屯田。在这次为栎阳屯田迁走的人中,基本都是当时住在案板街附近的居民。
    屯田,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元朝虽然是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一个中央王朝,但是在治理中也秉承了先前中央政府进行屯田的这一做法。幅员辽阔的元朝,各卫、行省,都设立屯田。
    迁到异地的居民,在新地方开始了辛苦劳作。虽然一切重新开始,但有些东西依然不变,他们把原来居住地的名字也带走了。如,元朝的北大街东部有马巷(即今天的西一路,西一路西口解放后还叫马巷口)、有南巷,所以,后来栎阳的屯田村村名就有叫做南巷、马巷的。
    在如今的临潼区交口街办,仍然有叫南巷的村子。葛慧说,这个南巷村,应该就是元代那次设栎阳屯田府时形成并保留下来的。
    6月29日,记者通过采访得知,现在临潼的南巷已不是独立的村子了,而变成了临潼区交口街办郭阳村下辖的组。据郭阳村村支书梁雪梅介绍,曾经,南巷是一个自然村,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划归到郭阳村,分南巷一组到五组,位于交口街办的北部。南巷组现在约有村民二百余户850多人,人们仍然靠耕地为生,生活安静、踏实。对于专家考证出的南巷来由,梁书记坦言自己还没听说过。而村里的其他人也都不知情。梁书记说,这可能是因为历史太久远了,信息没再传下来。而在此之前,大家还以为这里是因为在清河之南,村里又多巷道,所以得名南巷的。没想到竟然是从繁华的西安城迁出来的,还和钟楼脚下的案板街有此渊源,大家觉得很有意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