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据截至1998年8月的统计,已达2181万多人,加金门、马祖的人口,总数为2186万多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31‰。 平均每平方公里586.83人。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万人。人口密度超过了广东、四川等省份。 台湾人口分布的特点是西密东疏,全岛人口多集中在西部平原。西部平原一共17个县市(台北、高雄、基隆、台中、新竹、嘉义、台南7个市和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10个县),面积为18,710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52%;而人口则占全岛总人口的86.1%。 中部和东部多是丘陵和山地,共有5个县(南投、屏东、台东、花莲、宜兰),面积17,063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的48%,人口只占全岛人口的13.9%。 台湾同胞绝大部分为汉族。约占全省人口的98%。1946年以前,他们中的80%左右祖籍福建,其中以漳(州)、泉(州)人为最多;约20%祖籍广东,以梅(县)、潮(州)人为最多。故全省通行闽南话。1949年前后自大陆去台湾的人则各省都有。少数民族占人口的2%,约40万人左右。 台湾原住民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平埔族又分为蛤仔难、凯达格兰、道卡斯、拍则海、巴拔埔拉、巴布萨、洪雅、西拉雅等八族。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平原及沿海。明清时代的大陆汉族移居台湾,多居于西部平原和东、北、南部沿海平地,与平埔族杂居。平埔族已与汉族融合,生活与文化都接近汉族。据统计:平埔族1943年有62,119人,80年代有约10万人。 高山族分泰雅、赛夏、布农、曹、排湾、鲁凯、卑南、阿美、雅美等九族,主要居住在中部山脉地带和台东纵谷地带及兰屿岛。其中阿美族人口最多,1976年有108,112人,占总人口的38.28%,其次是泰雅族64,080人,占总人口22.69%。 国民党去台后将高山族改称山胞,分为山地山胞和平地山胞。山地山胞包括居住在山地的泰雅、布农、排湾、鲁凯等族,和部分赛夏和阿美族,人口共30多万人,分布在12个县,30 个山地乡、214个村、576个部落。平地山胞包括居住在平地的阿美、卑南、赛夏族和部分泰雅、排湾、鲁凯、布农、曹等族,人口约3万多人。据1978年统计,山地山胞从事农林渔牧狩有自耕地,农林畜业收入只占总收入的29%,不得不从事工矿业的重体力劳动维持生活。 高山族九族都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种族,但各地的言语、社会组织及物质生活等都很不一样。例如布农族保持严格的父系社会,阿美族是典型的母系社会。 一、阿美族 人口11.37万人,占高山族全部人数的37.9%,是高山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族群。居住于109个村落,分布于中央山脉以东,北起花莲港,南至台东沿海及台东纵谷平原一带。总族下分3个小族群:北阿美族居住在花莲县的花莲市、新城、吉安、寿丰、光复、凤林等乡镇。中阿美族居住在花莲县的瑞穗、富里、玉里及台东县的东河、池上、长滨、关山、台东、成功等乡镇。南阿美族居住在台东县的卑南及屏东县之牡丹、满州等乡镇。社会生活的显著特征为母系制度、婚姻为人赘制,家长权在女子手中。文化习俗受汉人及泰雅、布农、卑南族的影响,因而生活水平比其它少数民族高。 二、泰雅族 人口6.4万多,占高山族全部人口的23.5%,是高山族中第二个大族群。居住地有120个村落,原先居住在台湾西部平原,后因环境压力,逐步移居山区,主要分布于台湾北半部,如台北县的乌来乡,桃园县的复兴乡,新竹县的尖石乡、五锋乡,苗栗县的泰安乡,台中县的和平乡,南投县的仁爱乡、信义乡,花莲县的秀林乡,宜兰县的大同乡、南澳乡等。该族群下分泰雅和赛德克两个亚族群。泰雅亚族又分西住堡群、大科崁群、大湖群、西开利克群;赛德克亚族也分东、西两个群落。该族有京面、纹身的风俗。男善狩猎,女善纺织,行从夫居。 三、排湾族 人口约5.5万多,居住于160个村落,原多生活于山麓一带,后移住山地。其分布区域,北起大武山,南达恒春,西起隘寮、坊寮一线,东至大麻里以南的三角地区,分别散居于屏东县的三地、玛家、泰武、来义、春日、狮子、牡丹和台东县的金峰、达仁、大麻里、大武等乡。该族分为排湾和塔罗塔罗两个亚族,前者居于该族分布区的中央部分,有浓厚的民族特性。以中央山脉为界,又分为东西两个小族,后者居于东海岸一带,也分为东海岸和巴里拉利奥两个小族。该族群有平民、贵族等阶级之分。子女中居长者继承权力。手工艺较发达。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