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古盐文化发祥地:贡井老街(图)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文化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南华宫戏楼
    
    老街小巷
    今天的老街故事发生在位于四川省南部自贡市贡井区境内,这里有贡井老街,以及比老街年代更为久远的河街。据贡井区志记载,贡井有九坝十三街,这些坝和街,集中在自贡市的母亲河——旭水河北岸边的大公井周围,是贡井古镇清末民初时期风貌的缩影,之后几经苍桑,如今保留下来的仅有老街与河街了。
    古盐文化的发祥地
    贡井老街长不过百来米,宽不过10米。街面道路用菱形石板铺就,古朴大方。街两边多为两层木结构的青瓦房。街下端有五十梯石阶,与最古老的河街相连。当地人常说这里是古盐文化的发祥地。
    相传南北朝时期,在今天的贡井河街中段开凿了以“大公井”为代表的一批盐井。随着盐业生产的发展,该地区人口逐渐聚集,经济逐日繁荣。狭长的河街已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城镇开始从旭水河边的河街一带跨越陡岩向二级台地上的老街地区连片发展。
    这种说法其实是有证可考的,《元和郡县志》记载:“公井县,西北至(荣)州90里,本汉江阳县地,属犍为郡。周武帝时(561年至578年)于此置公井镇。隋因之。武德元年(618年),于镇置荣州,因改镇为公井县。县有盐井十所,又有大公井,故县、镇因以为名。”由此可见,今之贡井河街、老街地区至少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已因盐设镇、设县而载入史册。随着北宋庆历、皇祐年间(1041年至1054年)四川卓筒小口深井的出现,这一地区盐业进一步发展,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公井镇专门设立“新罗盐课司”管理盐政。其时,公井镇年产盐已达50万公斤。这口有名的大公井,其井位据传在今贡井河街东岳庙菩萨座像之下,后因庙宇拆毁,改为民房,井位在一居民床下。
    “公井”变“贡井”
    至于贡井一名的由来,为何“公井”变为“贡井”,传说有二:一为“公”“贡”变音之说。因两字同声共韵,久而久之,“公井”因口音变化而成“贡井”;二为产盐进贡之说。因大公井所产之盐色白而味佳,曾为贡品奉达朝廷,以致“公井”逐步为“贡井”所代替。两说至今未找到史实依据。但是,查明嘉靖己丑(1529年),曾任礼部郎中的进士熊过所撰《吴方泉墓志铭》中,曾有“子朝鉴籍为盐官,丁口煮盐贡井……贡井地属荣州而畛于富顺”的记载,可见“贡井”一名,至少在明代已经出现和使用了。
    自唐初公井镇改为县治后。由于贡井老街、河街地区井盐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清雍正八年(1730年),在此设荣县贡井丞署。太平天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淮盐受挫,川盐两度济楚,贡井和自流井两地井盐生产进入历史鼎盛时期,贡井老街一带既已具今日规模。民国以后,随着盐业生产向旭水河上游长土、艾叶的逐步转移,老街地区开始衰落,贡井城区逐步沿新街(今和平路)向南,在今贡井大桥、贡井平桥所在的旭水河东西两岸成片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城区重点已集中在旭水河东南岸的筱溪街地区,而老街河街即成为了偏于贡井城市北隅、能得以成片保存的历史文化街区。
    守望老街的南华宫
    因盐设邑,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盐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各地盐商纷纷建立起自己的会馆,各大姓宗族也多有宗族的祠堂,加上寺庙,至解放时,有45个之多,南华宫就是其中之一。这座气势恢宏、建构精美的建筑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每天都有不少慕名追寻古盐文化踪迹的游人来到自贡,走到南华宫下,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
    南华宫名为岭南会馆,为广东盐商所建。当年贡井盐业第一次遇上川盐济楚,盐业生产方兴未艾,各地盐商云集贡井。一时间,贡井的老街河街井架林立,灶房遍地,旭水河盐船如织。盐业发展给贡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广东盐商也从中获取巨大财富,因此才有了资本修建这如此宏大的南华宫。
    南华宫的建成给贡井带来一派生气,广东盐商在南华宫的活动也相当活跃。他们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商务、政务以及宗教、文化等活动。
    戏台,是文化活动活跃的有力见证。有史料记载:清末著名文人赵熙在南华宫看川戏《活捉王魁》后,批其鄙俗,连夜改写为《情探》,开文人改写川剧剧本先河,更被传为中国近代戏剧史的著名佳话,因而南华宫也算得上为现代川剧的源头之一。这里的川剧文化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末年。后来贡井的大盐商及社会名流捐资助学,决定在贡井创办旭川中学。最初校址就选定在南华宫。南华宫的大殿厢房被充分利用,改作教室和女生宿舍。男生宿舍安排在江西庙。从此南华宫又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开创了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分得土地,交粮的积极性很高,南华宫改为了粮仓,当时交公粮的队伍能从南华宫的大门一直排到下面老街的贵州庙。
    又过了若干年后,南华宫里办起了饲料厂。为了把运输原材料用的大卡车开入院内,南华宫精美的大石门及门上的石雕图案全部被敲掉改做成了几米高的卷帘门。随后院内左侧的厢房也被拆掉,修起了一座几层楼高的钢筋混凝土厂房。每当厂房生产的时候,不仅噪音轰鸣、粉尘飞扬,四周的空气中还弥漫着恶臭,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后来还是因为饲料销路不畅,工厂才终于关门歇业。但是经过此番折腾,南华宫已经被破坏的十分严重。
    近年来,当地政府逐渐重视文保事业,开始对老街实施保护规划,不仅对传统民居等一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还按照小规模、分阶段、渐进式保护更新的原则对街区环境及基础设施进行了综合治理。南华宫也在经过修缮后恢复了昔日的光辉,成为老街的守望者。
    陈城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