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临沱江的凤凰古城墙,至今保留着水位线。历史上防洪,所以防拆。 [溯源]凤凰城墙变迁史,中国城墙史上的一个缩影 建于1715年(1203年建土城,1556年改砖城)——扩建于1701年(加筑红砂条石,往笔架峰延长245丈)——继续扩建于1797年(比旧城加大1/3,在北壁辉,南静澜,东升恒,西阜城基础上,开新西门“胜吉门”)——再次扩建于1933年(陈渠珍率国民党新编第34师塞进凤凰城,拆阜城门,向南扩修,新开一座南门“渠城门”)——开始拆除于1958年(南门、西门及沿线城墙变为马路)——1990年代末开始修复。 7月15日,黄丝桥古城墙下,自行卖票、验票的当地人。 [黄丝桥屯堡]中国最完整的石城,差点被拆了修青年水渠 2010年7月8日。凤凰往西25公里,阿拉营镇黄丝桥村。沿途可看到一段修葺一新的南方长城,以及不停出现在山脊的零星碉堡残垣。若三百年前走此路,应是一路城墙绵延,壁垒森严。这些,你看地名便知:从湘黔边境亭子关,经阿拉营、拉毫关、镇竿城(今凤凰)、得胜营、竿子坪长官司、乾州元帅府,一路抵达所里(吉首)喜鹊营。清政府当时禁止苗汉贸易和文化交往,长城内外分成了熟苗(已被“汉化”)和生苗。城墙将二者隔离,尽量互不交道。黄丝桥就是南长城上的一大屯堡。 2.8米宽,686米长的城墙,青石灰条石错缝砌筑,长满了杂草、乌苞、野藤(豆腐叶)、小雏菊,一棵大月季,开在东城门高处,分外妖娆。岁月沉积的灰尘泥土,所顽强长出的植物,让人异常欢喜。保持完整的三个城门下,都有村民,在结着晚上打鼓用的布绳。 陈启贵记得,1980年第一次来黄丝桥时,“沿城墙都是老的兵房”。1982年改革开放后,这些房子逐渐消失,“文物(管理)所2000年花了5000块买下来一小段”(但后来凤凰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否认有此事,此段兵房的留存倒成了秘密)。我们走在城墙上,看见其屋顶已缠绕满绿色的藤。西门高处炮台处,“再往前6公里,就是贵州铜仁地区”。而对面山田有农人干活处,当年是“大校场”,跑马射箭的练兵处。 黄丝桥能幸存至今,也算一个小奇迹。“当年修龙塘河水库,能灌溉二分之一凤凰农田的大工程,准备拆了黄丝桥青石去修渡槽”,百姓激烈反对,“当时县长正好是黄丝桥人”,才罢了。我们后来驱车返回时望见那个“青年渡槽”,心里忍不住还是庆幸了一下。 城墙保住了,只是里头的老房子几乎拆除殆尽,且刺生生地用水泥砖垒了参差的房。沿城墙,则更是木棚子、砖房土房搭了个严严实实,全是临时盖的“商店”。 原住民统统搬迁出去,将古城恢复古屯堡模样的规划,因为补偿谈不拢而中断。旅游公司最终放弃黄丝桥,村民自己卖起了门票,店铺基本都关着门,宛如空城。 7月8日,我们只遇见三两个慕名而来的游客,东门北门外,都是牛棚。 唐垂拱二年(686年)“拆麻阳县置渭阳县”县治所在地黄丝桥,此刻走到了最寂寞的时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