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柳俗柳趣别有情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北京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春风和煦,柳枝飘摇。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曰:“漏泄春光是柳条”,说的是柳是报春的使者。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之俗。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取生机勃勃之意。民间早就有“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头上戴上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柳色把春天带到了人们的心里。
    折柳赠别之俗。这里有两个寓意:一是柳极易生长,用它送友比喻无论漂泊何处都能枝繁叶茂;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史载,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代。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城曲”中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送别名作,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赠柳示爱之俗。春柳婆娑袅娜,万缕柔丝,自古就被视为绵绵爱情的象征。赠柳既能传情,亦表示忠贞之爱。“系春情短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自古以来,春柳就成为文人墨客笔下赞美爱情的题材。唐人孤独及“官渡柳歌”诗云:“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写出了情人在柳下相赠柳枝,倾吐内心的缠绵恋情。
    杨柳尚有一奇,即与众多历史典故拥有不解之缘。公元605年,隋炀帝下旨开凿济渠,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杨广诏令庶民百姓每栽活柳树一株,钦赐细绢一匹,并御封柳树姓杨。白居易在“隋堤桥”一诗中,专咏此事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五百里。”
    有趣的是,古代军营对柳竟也情有独钟。“战国策”载,楚国射手养由基身怀绝技,能“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于是,“百步穿杨”,威名远扬。汉文帝时,太尉周亚夫驻军咸阳细柳,从此军营泛称“柳营”;晋陶侃驻守武昌,营寨到处植柳,一都尉盗柳移植私苑,陶侃知后责问其“此是武昌西门之柳,何因来此?”都尉只得原璧奉还。自此柳又多了“官柳”这一别名。(王达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