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文化在我国起源甚早,大约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已有了祭祀。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无力改造自然,要办事情就得乞求天地神灵的庇佑,祭祀便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除了祭祀之外,另一件事是打仗,因此便有了“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的说法。最早祭天地的是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这是说黄帝置左右大监监理邦国,邦国和谐,天下太平,于是黄帝多次进行封禅——祭祀天地的典礼。久而久之,演变为对人的祭祀。《庄子·盗跖篇》说:“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后世要祭祀的第一人,自然是非黄帝莫属了。 最早祭祀黄帝的是虞舜。《国语·鲁语》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幕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里的有虞氏就是虞舜,夏后氏就是夏禹,商人和周人分别指商、周的祖先。禘是祭祀。禘礼是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祭之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论语·集注》说:“禘,王者之大祭也。王者既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礼之于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这是说天子既立了始祖的宗庙,又推算出始祖是哪个帝王之后,就在祖庙里祭祀他,以始祖配享。虞舜、大禹和商朝、周朝的天子为什么要祭祀黄帝?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都是黄帝后裔。虞舜是黄帝的八世孙,夏禹是“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商人祖先契的母亲简狄,“为帝喾次妃”,“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周人的祖先弃的母亲姜原“为帝喾元妃”。既然他们都是黄帝的裔孙,祭祀祖先当然是应有之义。二是黄帝统一天下,协和万邦,其丰功伟绩令后人顶礼膜拜,祭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