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民俗专家解读“灶王爷”:其实是个负心汉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河南商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灶王爷
    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办年货、祭灶君、拜祖先、吃团圆饭、守岁、逛庙会、舞龙舞狮、玩社火、穿红戴绿、发压岁钱…… 
    年,是这片土地上独有的风景,绵延千年,成为中国人最为深邃的民族信仰。但不知何时起,总有人感叹“年味儿”淡了。
    “年味儿”究竟是什么?是“年味儿”淡了,还是人们的感觉变了?
    从今天起,河南商报将持续推出《年味儿》系列报道,解读那些有味儿的春节习俗及其变化背后的伦理哲学。 
    统筹:河南商报记者 李肖肖
    执行:河南商报记者 李肖肖 宗雷
    见习记者 陈晓丽
    “二十三,祭灶官”。如今,河南再也难以找到传统的祭灶仪式。
    用专家的话说,“都用天然气,电磁炉,灶都没有了,怎么祭?”
    但是那一套完整的祭祀礼仪,依旧预示着盛大节日的开始。
    从这天起,因为把“灶君”送上了天,百姓们可以百无禁忌——一年中最惬意的时间来了。
    灶王爷管啥?
    各家人的善行恶行
    都由他说给玉帝听
    临近过年,在郑州街头多了不少卖“灶糖”的。那是种甜得发腻的糖,粘牙,不少人会买点,不过是为了尝鲜或者应景。
    在几年前的河南农村,还有不少地方会供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旁边写着两行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腊月二十三,是除夕前最隆重的一天,从这天起,便预示着年节的开始。
    郑州大学教授、人文学者、民俗专家高天星说,按照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具有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锅灶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的话莫说。”
    灶王爷虽然上天了,但在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还会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简单,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可以了。
    古时祭灶,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对灶神都是毕恭毕敬。每年腊月二十三,清代皇帝例行在坤宁宫大祭灶神,像民间一样,在灶君临升天汇报工作前,要用饴糖封住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说八道。
    灶王爷是谁?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版本
    版本1 灶王爷是火神
    灶王爷也没有白吃糖。
    在后来的各种传说中,他确实一直在玉帝面前说的都是好话。
    灶王爷的来历,源远流长。早在夏代,他已是民间供奉的一位大神了。灶神是何人?传说不同,一般认为灶神是炎帝。另外,有的地方把祝融当灶神来祭。另外还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等等。
    把火神当灶君,主要是纪念其钻木取火,让人间吃上熟食。
    版本2 灶王爷是工匠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陈江风提到的另一个版本灶君,则体现了老百姓“善恶有报”的理念:天上玉皇大帝姓张,地上一户人家也姓张,老大是工匠,老二是画匠。老大善于砌锅灶,憨厚,乐于助人,善于调节矛盾,70岁而终。但是送葬时,原本和睦的家庭,因为财产问题,爆发了矛盾。当晚老二做了个梦,梦到哥哥托言,上天后被玉帝嘉奖,封了“灶王爷”,主管人间善恶,若做不好的事,就会遭到报应。
    陈江风说,很多时候,民间习俗都展现了一种道德教化作用。比如著名的豫菜鲤鱼焙面,也有一个传说:当时辽国来进攻,杨六郎出征,但当天是母亲佘太君生日,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国家,他带兵出征,但心里很难过,路过黄河,突然有条鲤鱼跳到船头上。他就做成鲤鱼焙面送与母亲,面上长丝代表不断的思念,比头发丝还细的面,能绕着开封城转三圈,你说思念有多长?
    版本3 灶王爷是“负心汉”
    郑州大学教授、人文学者、民俗专家高天星说,河南有黄河、长江(南阳部分)、海河、淮河流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依附于农耕文明祭祀庆祝存在的“年俗”,全国其他地方有的,根都在河南,且表现得最显著;其他地方没有的,河南保存得也最完整。
    灶王爷的传说,广为流传的另一个版本,还和河南有脱不开的关系,这种传说在信阳,尤其是固始一带广为流传。
    2007年,固始县文化馆的曹家振等3人搜集整理出近5000行的叙事长诗《郭丁香》,讲述了灶王奶奶的传说,该项目已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说中,贤惠漂亮的郭丁香,嫁与邻乡张万良为妻。郭丁香勤劳持家,使得张万良成为当地首富。
    张家的暴富,引起张万良表嫂的垂涎。表嫂和算命先生勾结,利用郭丁香没生育的事实,诬蔑她命里克夫、命中无子,并打算把妹妹王妙香嫁与张万良。
    张万良遂将郭丁香驱逐出门。郭丁香投河自尽,被邻乡范三郎救下。二人结为夫妻,很快发家。
    与此同时,张万良与新欢坐吃山空,家道很快衰败,最后因家中引发大火,张家财产随同张母、王妙香付之一炬。张万良侥幸逃生,却烧瞎了双眼,只得乞讨谋生。
    张万良讨饭到郭丁香家中,郭把他让到灶房吃饭,给他做了一碗龙头细面汤。张万良吃面时得知是郭丁香,羞愧难当——“想上天河洗羞耻,身上没有长翅膀;想下地狱赎罪孽,阴司迢迢路茫茫;前走三步无处躲,后退三步无处藏。抱头就要撞南墙,谁知南墙没撞上,一头冲进锅灶膛”。
    死后,张万良魂魄投往阴曹地府,阎王查生死簿后拒收,将其转给天上玉皇大帝处置。玉帝感念其悔过自新,封其为司灶之神,即民间所说的“灶王爷”,给郭丁香预留了“灶王奶奶”的神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