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剑 一 民间信仰在我国社会根基深厚、影响广泛,近年来日益活跃,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深切关注和诸多思考。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民间信仰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民间信仰管理引导工作,是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的应有之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一体、多种宗教多元共存的国家,从古到今,各种宗教信仰都能在中华大地上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不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制度化宗教,而且还有历史悠久、分布面广、信众数量大的民间信仰(包括多种少数民族传统的民间信仰)。这既是我国社会文化长期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也是我们研究宗教问题、处理宗教事务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现象,是相对于五大教等制度化宗教而言的各种非制度化的宗教信仰和崇拜。以宗教学理论看,民间信仰与制度化宗教都属于宗教范畴。就宗教信仰而言,凡是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和地区,宗教信仰都是民间的、是个人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针对西方中世纪和近代历史上宗教与国家的关系,提出了要让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私事的主张。我国没有“国教”,在我国历史中整体上也没有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现有的五大制度化宗教与民间信仰一样,都是属于民间性质的。 二 以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分析,民间信仰与制度化宗教有着天然的共性。其本质是有神信仰,在哲学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说: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民间信仰当然也是属于这一意识形态范畴。 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分析,民间信仰与制度化宗教一样,既表现在精神层面,也表现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东西通过物质形态表达,物质的形态通过宗教的精神充实其内容并神圣化;宗教精神是人们在物质世界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民间信仰问题也是社会政治经济矛盾的折射,民间信仰及其活动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其功能和作用也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既有积极性的因素,也有消极的作用。 在文化发展史上,民间信仰是一种有形的和非物质的文化表现形式和载体,以“神圣”的名义保存和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基因,已有相当部分民间信仰及其表现形式和外在实体被列人了文物保护对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宗教是一种文化形态,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宗教,本身属于人类文明大概念的内容,以宗教的形式创造和保存了许多文化,宗教文化又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和特点。我国民间信仰与我国传统文化更是密不可分,就像欧美地区的主体文化与基督教密不可分一样。牟钟鉴先生指出:民俗是一种最具大众性和日常性的文化,宗教在民俗中的影响,从一个方面说明“宗教”是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世界观。中国传统的民俗,在什么地方、什么时代都离不开民间信仰。民间信仰同传统文化的相同点在于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中一项不可分割的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形成、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从社会学角度认识,宗教的外在形态是社会实体,我国的民间信仰同样也形成和建立了许多的社会实体,拥有大量的民间信仰庙宇和大量的信众,在某些地方甚至超出五大制度化宗教,对当地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以现代宗教学的观点看,民间信仰基本具备了宗教的“四要素”,即宗教的观念、宗教的体验、宗教的行为以及宗教的组织与制度。而且,民间信仰与某些制度化的宗教,如道教、佛教,甚至基督教还具有一定程度的互相影响、互为补充的共生性。只是某些民间信仰在某些方面与制度化宗教相比较存在着水平程度的差别。 三既然以民间信仰名之,民间信仰与制度化的五大宗教之间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民间信仰代表着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世俗化倾向,反映了民间社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特别是泛神崇拜、没有严格划一的崇拜仪轨、深奥系统的教义神学和教团组织的特点,是民间信仰有别于制度化宗教最突出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民间信仰没有类似某些制度化宗教一样具有森严的教规教义和或明或暗的排他性;也正因为如此,在政治上政策上和一般意义的文化处境中,民间信仰所营造和实践的多样性宽容性的宗教环境和宗教文化,正是我国千百年来各种宗教、各种信仰,特别是外来宗教在中华大地上能够和谐相处、和睦共存的重要基础和传统。在世界范围内相比较而言,我国各宗教在信仰上互相尊重、生活中和谐相处、法律上互相平等的宗教生态和管理模式,应该是世界各宗教相互关系理想的发展方向。 在宗教形态演化历史上,我国现代民间信仰与中国传统信仰的关系耐人寻味。宗教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在长期的发展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演变。一般来说,到目前为止,宗教形态的发展演变基本是从原始宗教开始,向氏族(部落)宗教、民族(国家)宗教、世界宗教发展,从原始宗教向制度化宗教发育。而从中国传统的“正宗大教”到现在的民间信仰,其间很有值得挖掘的内容。 牟钟鉴教授认为,宗法性传统宗教才是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一以贯之的正宗大教,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信仰: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社稷、日月、山川等自然崇拜为翼羽,以其他多种鬼神崇拜为补充,形成相对稳固的郊社制度、宗庙制度以及其他祭祀制度,成为中国宗法等级社会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吕大吉先生高度评价说:这是一个“创造性贡献”,“正是这一概念所具有的科学精神使得中国宗教史从整体上得到了更科学的了解”。 在牟先生界定“正宗大教”的主体信仰中,有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社稷、日月、山川等自然崇拜、其他多种鬼神崇拜,也正是当前我国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由此看到了民间信仰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对于人民群众信仰生活的重要意义,理清了民间信仰与我国传统“正宗大教”的脉承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