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据说,高适正是在上元二年人日这天,写了这首《人日寄杜二拾遗》,寄到成都草堂给杜甫的。杜甫接到此诗,“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人日”究竟是哪日?人日其实就是今日——农历正月初七,亦即“人胜节”,“人日”、“七元”、“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兴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正月初七“人胜节”这天,被认为是人的生日,出自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马日,六日为牛日,七日为人日”之说。“马行千里,无人不能自往”,既然连动物们都纷纷有它们的生日了,当然人也不能例外,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于是正月初七被定为人的生日。人胜节这天,人大于天,要尊敬每一位人,即使是对囚犯,人日这天亦不会被用刑,官府更不能在这天处决罪犯。自然,家长也是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等的。 在古北京的街头,在人胜节这天,还曾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亮丽景观,各处庙会也在人胜节这天,较之正月初一到初五热闹。在这天,未婚男女们是怎么惹人注目怎么打扮。而这一天还是家庭主妇们上街游玩的日子,但是,游玩的同时,还得一心而用,顺便为孩子们挑选配偶,以便正月十五托人去提亲。“人胜节”今尚流行,尤其是在四川成都,人有“人日游草堂”的习俗。 一年一度的杜甫草堂“人日”诗会盛况 说起成都人“人日”游草堂习俗的形成和渊源,得从唐诗人杜甫与高适的友谊说起。杜甫早年漫游时,曾与李白、高适相遇相识,别结下情同手足的真挚友谊。 乾元二年(759),杜甫已很是落魄,与杜甫意气相投的高适当时出为彭州刺史,境况比杜甫要稍好,常从彭州寄诗问讯杜甫,并馈赠粮食。 上元元年(760)时,高适被改任为蜀州(今四川崇庆)刺史,终于离杜甫离近了些,年将五十的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已六十的高适,两位老友有了一次短暂的相聚,但“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人别后思念更深,上元二年人日这天,于是高适写了《人日寄杜二拾遗》诗,寄到成都草堂,以表达对杜甫的思念。 大历五年(即公元770年),高适已亡故,杜甫漂泊于湖南。一日杜甫偶翻书帙,重读此诗。诗是人非,睹物伤情的杜甫,写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以寄托哀思,诗云:“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进泪幽吟事如昨……”高适杜甫“人日”唱和的故事,就这样成了诗坛佳话。 清咸丰四年初(即公元1854年)时,何绍基在果州(今四川南充)任学政,在主考竣事抵达成都后,特意留宿于郊外。等到正月初七这天,到杜甫草堂拟对联一副:“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引得文人墨客竞相效仿,也使得“人日游草堂”成风俗。 人胜节这天,除了有“人日游草堂”的习俗,古时皇帝也在这天还会赐群臣金彩人胜。“胜”,也称“巧胜”,为装饰品的一种。《荆楚岁时记》:“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也就是说或剪彩纸,或镂金箔,皆制成人形,贴在屏风上、帐上,戴在头上,用以相互馈赠。 另外,民间在人胜节这天,要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外,还以七样蔬菜混煮作羹充食,谓食七样菜,据说以此来取吉兆,不仅可得财运亨通,还可除去邪气、医治百病。但因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也便不同。比如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台湾、福建则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寓为聪明,蒜寓为精于算计,芥菜则蕴涵长寿之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