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满族文化与萨满教的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黑眼睛黄皮肤的人们创造并发展了古老而又优秀的中华文明,同时,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也繁荣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虽然发源于中国古代社会本身,但在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文化元素,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其他文化元素的影响,或者与其它文化相互融合,吸取适应本民族文化内涵所需的营养,并把它改造成本身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
    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是产生文化的源泉。人类为了满足这种需要,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创造了众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就是来源于这一源泉的文化。文化有其自身的属性,这种属性取决于它们本身的文化内涵。另外,文化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非常活跃的融合性,若干种文化元素的的聚合,必然会产生新的文化体系。本文旨在以谈满族文化与萨满教的关系,来说明以下三个观点:
    1.若干文化元素的相互影响和聚合是产生新的文化体系的源泉。
    2.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往往会成为某一文化的高层结构和核心内容。
    3.宗教文化的渗透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其它形态的文化。
    满族是起源并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现有人数已经超过一千万,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犹以东北三省及北京、河北的承德等地区居多,其它省份或大城市也有不少满族人口的存在。有人曾做过统计,目前,世界上的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有满族居民并设有研究满族的机构。
    满族的故乡史称“白山黑水”,这里有巍峨连绵的崇山峻岭和茂密的森林,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沃土和纵横交错的江河,以及星罗棋布的湖泽,各种绮丽的地理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构成了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千百年来,这美丽的生太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哺育了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满族--这一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满族及其先民们,创造了绚烂多姿独具特色的满族文化。
    满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今天的满族是以明代女真人为主体,尤其是在后金入关之前,他们开始接受了汉族和朝鲜族的农耕文化和蒙古族的游牧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掺入了一部分汉族、蒙古族和其它民族的新的民族共同体,这充分地表明了满族文化的多元性。同时,满族在中国历史上曾作为统治政权的民族,在维系民族的生命,提高民族内聚力和保持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曾占据过优势地位。目前,尽管在经济、政治、语言、文学等诸领域,满族与汉族已经没有什么明显差别,但在民俗上,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民族风貌,这些传统的民俗充分地展示了它的民族个性。
    大约在公元前三万年至一万年间的中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思维活动已经具有了概括能力,在此基础之上,人类社会出现了早期的原始宗教形态。当时,人类在充满了多欲和好奇的心理的驱使之下,作梦的现象及人们在梦中所见到的影像,引发了人们对灵魂观念存在的思索,并由此推及到其它自然事物,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和“灵魂永在”的观念。同时,由于生产力还相对地处于极为低下的水平,人们毫无办法来控制自然界的力量,当人们遭受到难以忍受的苦难时,就比较容易地产生宗教幻想。他们希望能有超人间的力量来拯救自己,幻想着以祈祷、祭献或巫术来影响主宰自然界的神灵,使他们放弃对人类进行的惩罚和戏弄,为人们带来繁荣和幸福,因而形成了最初形式的宗教仪式,这种宗教仪式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人们都具有了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本能需求,而这种本能需求通常会得到两种结果:即满足或不满足。得到满足时,人们会表现出欢喜雀跃、快乐舒畅;一旦不能如愿以偿,人们就会忧愁烦燥、痛苦悲伤。这些原始情绪,尤其是忧愁、痛苦情绪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就会转化为恐怖情绪、依赖情绪、崇拜情绪、祈求情绪,从而形成为最终的宗教情绪、宗教心理和宗教意识。
    萨满教正是充分地反映了这种原始的宗教情绪、宗教心理和宗教意识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形成和建立在渔猎经济的基础之上,是原始渔猎经济世界观的一种反映。这种与母权制氏族社会的形成同时而来的原始宗教,是以“万物有灵”的思想为其教义的基础,是与一系列狩猎、捕鱼活动中的巫术活动相结合的原始信仰。原始的渔猎生产方式,使早期人类生活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人们对于凡是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以为是神灵在起作用,因此,产生了恐怖感觉和意识。人们不仅相信自己有灵魂,同时,也相信一切无生物和动植物是统一的观念,这种观念主要表现在对动物、图腾和祖先的崇拜上。萨满只不过是这种动物神灵和祖先神灵的代表和化身,他可以直接和神灵发生往来关系,从而构成了人们与神灵相互交流的桥梁。这种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错误了的、歪曲了的、颠倒了的、幻想着的思想意识,构成了萨满教这一原始宗教的思想体系。萨满在宗教仪式中行为,只不过是一种宗教文化的表象,这种文化表象,充分地表现了萨满教这一原始宗教的文化内涵。萨满的产生,也标志着人类思维已经发展到能产生复杂幻想的地步,尽管它是荒诞、颠倒的,但它毕竟奠定了人类文明的最初基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宗教行为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任何一种宗教都具有其内在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体系,这些宗教文化在与其它文化的关系上,必然分别表现为不同的宗教,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并在不同的文化风格中得到凝聚、流传。另一方面,宗教对其它文化形态的影响和作用也是广泛而深刻、全面而巨大的。
    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内在机制。人具有高级思维的深沉感情,是以思维等文化媒介与社会、自然环境接触交涉,以此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单纯的生理需要,而且还转化为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人在追求满足生存需要和心理需要的过程中,有时难以支配自我,主宰命运,甚至有时还会发生人的本质分裂、异化,这就需要借用宗教文化方式来缓解矛盾,弥补分裂,平衡心态,因而形成宗教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必然联系。作为人类社会最初形态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萨满教,其萌生、形成、发展、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在有关记载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人习俗的史籍中,都可以看到萨满教与这些民族文化发生必然联系的某些痕迹。例如:流行着与渔猎经济密切相关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和祖先崇拜;特有的树葬、火葬、土葬等不同葬俗;萨满以跳神祈福求子;以及不同的饮食、住居和祭礼活动等等。萨满不仅在祭礼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而且,在往昔民族生活中的大事,如出征、打围、婚嫁、育子、送葬等,都要请萨满祈祷或经过仪式来求得神灵的庇护。萨满教是原始社会渔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了原始人类从事捕鱼、狩猎等物质生产活动和世界观。从事原始社会渔猎经济活动的满族先民们,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必然会发展那些适合本民族思想体系的宗教形式和宗教思想,并使这种宗教文化融合到本民族文化当中,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民族文化。
    其次,按照思想、物质、制度三个方面构成文化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往往成为文化的高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宗教文化不仅表现为许多物质实体,而且对物质也产生巨大影响;宗教一方面具有自身制度,一方面也深刻地影响着其它制度。因此,宗教结构的包容性,决定了宗教文化对其它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这种广泛的渗透和影响,必将情况不同地涉及到哲学、道德、艺术、文学、语言、法律、教育、科学、民俗等其它领域,而且,也将影响到政治和经济。萨满教的世界观正是渗透于原始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于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活动中,渗透于当时的社会组织中,渗透于当时的传统习惯和道德规范中,渗透于流传的口头文学和艺术创作中。
    有人曾把宗教比作是一条贯通古今的线,是一张覆盖社会的网,它与人类社会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类的历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现在研究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集中表现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上面,这也正是宗教民族学所要研究的基本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