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对伏羲的祭祀始于秦早期。西汉初年,继承秦之郊祭制度。东汉沿用此制。唐玄宗开元年间,在京师长安专建三皇庙,天宝六年确立三皇祭祀典范。北宋太平兴国初年,于天水卦台山创建伏羲庙,始立庙祀。金章宗明昌年间,卦台山祭祀伏羲始成规格,历年祭祀,并三年一大祭。元元贞年间,元成宗诏命全国通祀三皇,当时卦台山伏羲庙主祭伏羲,配祀炎帝神农和轩辕黄帝,每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用太牢祭祀,并申明礼部,由官府出资,由官员主祭。明初,沿袭元制,卦台山被列为伏羲的陵墓,民间祭祀尚存。明成化十九年在秦州创建伏羲庙,正德五年,卦台山和秦州伏羲庙恢复春秋官祭,祭祀中心由卦台山移至秦州,卦台山逐渐变为民祭场所。嘉靖二年,秦州伏羲庙祭祀活动逐渐正规化、制度化,礼部还专门为祭祀制定程式化祭文,祭祀费用列为州署财政预算,制礼作乐,同时制定祭祀程序,祭祀进入极盛期,秦州伏羲庙成为全国性的规格最高的伏羲祭祀中心。 到清代以后,对伏羲的祭祀沿袭明代祭祀程序,同时在京师阜成门内建历代帝王庙,在正殿景德崇仁殿祭祀伏羲。清中期以后,祭祀逐渐转为民祭。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公祭伏羲大典,1989年后,天水伏羲祭祀活动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公祭伏羲活动。2005年,祭祀规格升格为省祭。2006年5月,伏羲庙祭祀礼仪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