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传统出生礼传承思考 出生礼被称为“摇篮边的礼仪”,世界许多民族的出生礼都与宗教密切相关,但华夏民族的诞生礼仪更多的带有儒学和世俗的色彩。可以说,华夏传统的出生礼,是儒家礼义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的产物。弄璋、悬弓等,礼义色彩浓厚,洗三、抓周等世俗风格明显。随着儒学的式微、世俗的扩张,和其它华夏传统礼仪一样,传统出生礼在发展过程中整体上呈现俗进礼退的趋势。儒家赋予了出生仪式类宗教色彩,庄重、优美、寓意深刻是其优点,但同时,又有宣扬男尊女卑等不良伦理的呈现;世俗将出生礼回归生活,亲切、欢乐是其所长,但同时又走向了庸俗、愚昧和肤浅。 到了当代,社会将生命礼仪进一步异化,仪式表达的传统意义正在被彻底颠覆,正在逐渐演变成为积累财富、养蓄人脉、编织社会网络的工具。传统的生命礼仪徒具空壳,一些礼仪消失了,另一些“礼仪”却被迅速制造,婚丧嫁娶之外,乔迁、升学、入伍、升职......不愧是“礼仪之邦”的传人,这种文明“继承创新”的本领似乎与生俱来,可悲的是,“承”的是残缺不全的“礼仪之邦”,“传”的更是奇形怪状的“利益之邦”。 传统出生礼已经被彻底异化,劣质的成分被无限地放大,积极、健康、优美的元素已经非常稀薄。出生礼已经成为了人际关系的骚扰者,成了让很多人不胜其烦的负担。真正优美的民族特色已经基本无处可寻,虚假的、庸俗的“传统风格”却异常顽固地被代代传承。 复兴传统出生礼,理应将其回归礼仪本身,回归为对生命的真切祝福和对为孩子的幸福祈祷,一些庸俗的社会人伦风气,不应该继续传承,出生礼对人们造成情感和物质压力也理当卸去。我们认为,出生礼不应该迫使人们去攀比金钱的多寡和礼物的贵贱,出生礼仪的耗费应遵循节约、适度、以自己家的耗费为主的原则,原则上,不宜接受他人的礼金,提倡一种真诚祝福、淡薄物质的礼仪态度。同时,出生礼应该增强礼仪成份,把握好生活欢愉的分寸,回归华夏民族的本真和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