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新郎骑马 新娘坐轿" 300年塘河婚俗的复活(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重庆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早晨6点出门迎亲
    昨晨,公鸡还未打鸣,江津区塘河镇的翠竹山庄就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当日,庄主谭福朝22岁的大儿子谭磊即将举行婚礼,120余名帮工正在为138桌宾客的膳食忙碌……
    这是一场形式特殊的婚礼:新人选择了古老而繁琐,并在当地濒临消失的婚礼习俗——塘河婚俗的举办方式,完成自己人生重要的婚庆仪式。
    谭福朝要为儿子、儿媳操办让现代人只听说,很少见的旧婚俗仪式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仅本镇人,就连在相距60公里的江津城里上班,或在几十公里外居住的四川省合江县的居民,都如潮水般赶往具有百年古镇之称的塘河。
    迎亲队伍由彩旗队、锣鼓队、彩盒队等组成,早晨6点从男方出门,浩浩荡荡向同镇七公里外的石龙门进发。淅淅沥沥的细雨中,头戴黑色礼帽、身着红色长褂、骑着高头大马的新郎在队伍中或前、或后行进,沿途观礼者冒雨尾随。
    婚礼仪式非常繁琐
    “人逢喜事精神爽,不知不觉就走拢了;恭喜主人,花轿来到你家门;你姑娘打扮好没有?迎亲队伍都到了哟……”媒婆打招呼,成了新娘出阁特定的开场白。与女方对答完后,媒婆一声“把礼盒抬进去”,男方迎亲队伍中的总管即出列呈上礼单。之后,新娘“忙”起了上花轿前的出阁仪式:踩斗、丢筷子、骂媒、父亲压轿、哥哥背上轿、哭嫁。
    “女儿家女儿外相,十七八岁选才郎,倘若奴身是男儿,早晚二时奉高堂。自己的爹娘糍粑心,人家的爹娘两样心……”新娘哭嫁的感恩词和悲伤的腔调,令旁观者无不动容,更有甚者还热泪盈眶。
    拜别只能在自己的婚礼中守在家里的爹娘,在侄子坐上滑竿成为送亲人后,头顶盖头的新娘泪流满面地钻进花轿,并在规定时间起轿,由轿夫和迎亲、送亲队伍徒步送往婆家。
    约2小时后,婆家伸长脖子盼望的亲朋,终于等来锣鼓、唢呐声。随后,轿夫抬着花轿,前颠后簸,左偏右倒的身姿出现。
    司仪忙着点香烛、备公鸡。
    在一番祝福语后,司仪割开鸡颈,并快速围着落地的花轿来回奔跑了一圈,并沿途洒下鸡血,名为“回车马”的该环节后,新娘姗姗下轿,被搀扶着碎步走向结婚殿堂,并在那里与新郎同拜天地、父母和宾客……
    “稀奇,好看,‘耳闻不如一见’的美誉名副其实。”喜宴开席了,新郎新娘退场,宾客们在开怀畅饮中,对耳目一新的仪式大加赞赏。
    三人传承塘河婚俗
    排场大,礼节繁琐的婚礼很成功,参与者更是兴致高昂。场内,有三个特殊人物更因此激动、幸福着。他们就是致力于塘河婚俗发掘、宣传的传承人:何贵银、谭东方和罗江荣。
    何贵银,男,现年64岁,土生土长的塘河镇人,13岁拜师专学塘河婚俗的所有礼俗,除媒婆一职外,能扮演该婚俗中所有的角色。2005年开始专门参与政府组织的该婚俗表演,并系统钻研、发掘和宣传该婚俗。
    谭东方,女,现年56岁,原塘河乡政府播音员,26岁承继母亲的媒婆“衣钵”,成为现实生活中远近闻名的媒婆。2005年,与川剧票友何贵银,以及该镇时任广播电视中心主任的罗江荣一起,为拯救塘河婚俗四处奔波。
    罗江荣,男,现年45岁,是塘河婚俗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专门的外联者,2006年,收集、保存了该婚俗大量的录音、图片资料,仅整理的文字资料,就多达3万余字。
    “塘河婚俗是2005年全区文物大普查发现的。”罗江荣说,他是外来干部,在走访掌握了基本情况后,意识到这项越来越只是传说的婚俗,应得到尽快的保护和传承。“于是,我开始找‘证人’,并提起录音机收录他们所记得的每句婚俗中的说、唱词,并大量记录场景中所需的物什、妆颜、角色……”
    婚俗共有13道程序
    还原该婚俗的工作比想象的难:“因该活动中如烧纸钱等环节,被大家认为是封建迷信,首先就被一些领导和同事阻拦。”但知道其文化价值的罗江荣并没有放弃,“担心被人斥责‘不务正业’,我就利用下班、周末的时间,提起录音机到处找人。”
    知情人家属的不理解,也令罗江荣遭遇了被驱逐出门的尴尬。“当时,我找到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她会哭嫁。”在录音的过程中,因被老人悲伤的唱腔和情绪感染,其子女认为罗江荣上门弄得老娘哭哭啼啼,要染霉运,硬是将其赶出家门。“没法,我只有在后来偷偷利用晚上的机会,把老人接到办公室,才完成了‘哭嫁’的录制和保存。”
    罗江荣说,塘河婚俗包括:说媒、做相、开庚、男方办接妆、女方办嫁妆、出阁、送亲(迎娶)、拜堂、办宴席酒、闹房、参厨、谢媒和回门13道程序。“仅出阁一项就有踩斗、丢筷子、骂媒、父亲压轿、哥哥背上轿、哭嫁六个内容。”
    同样,为了“复活”塘河婚俗,除了母亲的言传身教,谭东方也大量走访当年健在、熟悉塘河婚俗的老人,“甚至连走路姿态、表情、手势、滑稽语言,我都是向很多老辈子印证后,才在表演中还原的。”
    在何贵银、谭东方和罗江荣的奔走、宣传后,2007年,塘河婚俗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2月,三人分别获得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命名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塘河婚俗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塘河镇已将该婚俗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