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姻市场的标价 婚姻不论财,婚礼较为节俭,这种习俗在山西各地曾广泛流行,特别是在近代以前较为突出。 历史进入本世纪以后,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古朴的民风开始发生变化,聘金与嫁妆的数目开始上升。 尽管民风古朴,崇尚节俭,婚姻不论财的习俗日渐被打破,彩礼的数目不断上升,既反映了物价的上涨,也说明了民间的攀比之风。但是县志所言情况也仅是言其极也。小康人家虽然要付出不断增加的彩礼,但贫寒人家依然以他们的方式进行婚嫁,二者的差距是巨大的。 在山西由于重男轻女,溺婴等原因,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性比例失调,男性大大多于女性,因此,“女子竟有十三龄即以及笄者,而男子之婚龄二十、三十,亦有终身鳏居不能室者。”许多贫寒之家无力娶妻。这种状况也促使典妻与童养媳的盛行。而有女之家也往往以奇货自居。“女子适人,其父母惟视钱财多寡以为断。”又推动了买卖婚姻价格的上涨。“至于女家争钱财之多寡,男家争嫁资之厚薄,则尤相沿成习。以至倾家者,往往有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