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数民族中,“妇女节”习俗丰富多彩,如苗族姐妹节、怒族仙女节、侗族姑娘节、摩梭人女神节等等,节日当中尽显中华女性的美丽和才智。 侗族姑娘节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湘黔桂侗族妇女的节日。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的杨姓家族。节日这天,凡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到娘家与自己的姐妹做乌饭、乌饭糍粑,唱歌说笑欢度节日。节后,这些出嫁的姑娘回夫家时还要带些乌饭糍粑,分送给亲友,共享节日佳肴。 相传侗族女英雄杨八美的哥哥因领导农民起义失败,被关押在广西柳州内罗城的死牢,将被处斩。一天,杨八美去探监,看见哥哥脸色苍白,气息奄奄,便问阿哥:“你从前的胆力还有吗?”阿哥回答:“胆力倒有,只是在监狱里从来没有吃上一顿饱饭,饿得提不起劲来。”妹妹回家以后,凑满三斗六升米,煮了一大箩乌饭。四月初八这天,杨八美买通牢卒,给哥哥送去乌饭,哥哥吃了一顿饱饭,力气也有了。兄妹俩取出暗藏的武器,和事先埋伏在外面的群众里应外合,一鼓作气冲出了内罗城,并一举攻破柳州城。喜讯传到四面八方,人们拍手称庆。从此姓杨的侗家姑娘为了庆祝反抗统治者的胜利,每年四月初八都回娘家做乌饭给姊妹们吃,以示对英雄的纪念。临走时,她们还要带些乌饭糍粑回婆家,让外姓的亲友也分享胜利的欢乐。后来,外姓的侗家姑娘也于此日照样做乌饭。便有了“姑娘节”。 摩梭人女神节 摩梭人朝拜格姆山神,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他们把格姆山看做是女性的化身,顶礼膜拜。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摩梭人都会祭祀女神,把这天作为隆重的节日。 清晨,太阳还未升起,云南永宁坝还沐浴在晨雾中,村子里就已欢闹起来。小伙子们准备着盛装,姑娘们在阿妈的操劳下打扮得花枝招展,老人们则在为欢度转山节而准备着经幡。当扎美寺的僧侣们骑着马,头戴鸡冠帽出现在公路上时,朝拜的队伍便紧跟其后,浩浩荡荡,场面十分壮观。 到山脚祭拜山林后,人们纷纷把准备好的“风马旗”布条拴在树上,喇嘛们则坐成几排吹响长号和锁呐,人们此起彼伏面山叩拜。在喇嘛的诵经声中,朝拜的队伍缓缓绕祭坛及“女神”三周,并在女神庙里焚香、升篝火、献祭品、叩头祈祷,祭毕,人们便在草地上围成一个个圆圈,点燃篝火,煮酥油茶,吃野餐,咏调子…… 最热烈的是“凤凰舞”。随着鼓声,两只“凤凰”欢快起舞,一群身着百褶长裙的摩梭少女手持花环,在“狮子”与“凤凰”之间来回穿梭歌舞,充满欢快的节日气氛。入夜,人们就地露宿,跳锅庄舞。年轻的小伙、姑娘们随着长笛声手挽手地欢快漫舞。这样的锅庄会,已成为摩梭男女一年一度的狂欢盛会。 怒族仙女节 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举行。在怒江峡谷中,怒族群众都要到一个山洞里向“仙女”献花、献粮种,祈保丰收、平安。时值春回大地,鲜花盛开,鲜花节因此得名。 相传人们凭吊的这位仙女,是吉木得村一位名叫阿茸的美丽姑娘。她发明了飞跨怒江的竹篾溜索,还在高黎贡山上为人们引出了甘甜的泉水。后来,她为了逃避头人的逼婚强娶,藏身洞里,变成了一尊石像。据传那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十五。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聪明、能干、坚强的姑娘,就在每年的这一天拜祭她。 节日这天,怒族的男女老少近千人,从驿路上,从人马串桥上,从溜索上,或驾着独木舟前来欢度佳节,争先恐后向山洞里一尊象征仙女的钟乳石献鲜花、献种子,点灯祈祷。同时用器皿争相接流经“仙女”身上的涌泉,并互相敬酒祝福。入夜,人们畅饮米酒,唱歌跳舞,尽情欢乐,通宵达旦。次日,还会组织划独木舟表演和弓弩射击比赛。 苗族姐妹节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开始,接连3天,是贵州省清水江畔苗族的传统节日——姐妹节。现在它已不仅是妇女的节日,而且是清水江畔苗族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共同节日。节日的前一天,每户苗家的姑娘都要做姐妹饭,上山去采野花和野果。远方来的小伙子会陪姑娘们上山,帮助采野花野果,在活动中相互了解。 姐妹节的最大特色就是吃姐妹饭了。姑娘们做姐妹饭,是将采来的野花野果浸出颜色,把糯米染成红的、黄的,蒸熟后,糯米饭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既好看又香软可口。姑娘们的心意也都藏在了姐妹饭里。过节那天,她们用手帕或篮子装好姐妹饭,送给两天来陪伴自己的小伙子。小伙子打开饭包,如果姐妹饭上放着一对红筷,表示姑娘喜欢他,愿意与他交朋友;如果姐妹饭上放着辣椒、葱、蒜,则表明姑娘不喜欢他,知趣的小伙子就该转移目标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树叶和松针,那是告诉小伙子至少还有希望,小伙子应该买些绸缎或丝线送给姑娘,加强联系和了解。吃过姐妹饭,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和小伙子们一起看斗牛、斗雀,唱歌跳舞,吹芦笙、敲木鼓。暮色降临后,江边草地、沙滩、树林,到处都是青年人的身影。他们相聚唱歌谈情,一支支婉转动人的情歌悠然飘出,一颗颗充满爱情的心悄然传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