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古代如何给教师送礼:特定节令致送“节仪” 表示礼敬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15年,天津文庙举行春季祭孔大典 中新社发 佟郁 摄
    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上官云)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临了,学生们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们的敬意。其实,早在古代便有类似“教师节”的节日,那便是圣人孔子的诞辰日和塾师生日。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教授介绍,古代非常重视教育,重视教师,在孔子诞辰日和塾师生日这天,东家都会向家塾的塾师致送“节敬”。而针对近年来饱受质疑的“教师节经济”、“给老师送礼”现象,徐梓认为,教育界不能一味跟着风气走,而是要从制度管理以及教师自律两方面双管齐下,努力扭转这种现象。
    古代怎样给教师送礼?
    “教师节”这一名称出现于近代。但古时也有类似的日子,那就是孔子诞辰日和塾师生日。徐梓介绍到,古代的启蒙学塾分为私塾、家塾、义塾三种类型,“在家塾中,老师的收入大致包括束脩、膳食、节敬等三部分。在每年特定的节令,或者一学年开始或结束、或者学塾开办或关闭的时候,东家往往会向塾师致送银钱或礼物,这被称之为“节仪”。因为节仪是用来表示对塾师礼敬的,所以也被称之为“节敬”。有一些私塾,明文规定节敬和膳食都包括在束脩之内,在节令时也就不再另行致送。还有一些私塾,平时并不向塾师支付束脩,而在节令时支付。这时支付的束脩,就有了束脩和节敬的双重意义。
    节令的确定,主要依照我国传统的节日,但各时代或地区也有差别。有的地区特别重视清明、夏至、端午、七月望、中秋、十月朔、冬至七节,有的家族则在四节致送,也就是清明、端节、七夕和重阳。在很多地方,最重视的是三节两寿:“三节”是指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两寿”则是指孔子诞辰日和塾师生日。
    在所有的节敬中,贽敬或贽见之仪是最基本的。贽敬或贽见之仪是拜见之赀,也就是学生第一次进学拜见老师敬呈的礼物,一些地方俗称“拜见”。节令或塾师生日时可以不送礼,但第一次进学从师,贽见礼是必不可少的。学童第一天入塾,按传统习俗,先向孔子神位跪下磕头,后跪拜塾师,并献上“贽敬”。
    现代“给教师送礼”风气不可取:需制度建设与教师自律双管齐下
    到了现代,教师仍然受到尊重,但是,有些情况开始出现微妙变化,类似“家长担心孩子被老师轻忽,给老师送礼”的新闻常见报道。一篇发表于2013年的报道称,从2000年后至当时,“教师节经济”开始兴起,送礼成本上涨了30-50倍甚至更高。
    不过,古代的“节仪”与现代所说的“给老师送礼”还不太相同。徐梓表示,古代的这种“送礼”是完全自由的,有一些家塾在规条中还会写明在聘请老师时赠送“节仪”的数量:“现在人们给老师‘送礼’的心理也与过去的‘节仪’不同。过去更多的是为了表示对教师的礼遇与尊重,称之为‘节敬’就很能说明问题,而现在却并非如此。”
    在徐梓看来,现代社会中,学生如果要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完全可以以更简单、更好的形式体现。“比如,我的学生在教师节这天,往往会集体给我送一张贺卡,每个人在上面写一句感谢或祝福的话,就很好”。
    “如果说现在给老师送礼的行为大行其道的话,那么与整个社会的风气是脱不开干系的。师生关系的这种乱象,不过是全社会乱象在学校的反映。”徐梓郑重地说,教育界不能跟着社会的风气走,而是应该引领现实,提升现实的品质和层次,改变送礼的陋习。作为老师更应该加强自律,自觉抵制这种不良的风习,此外,“还可以健全管理制度,如果教师‘收礼’情节严重,可以给予一定处罚。教师自律和制度建设要双管齐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