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众亲是贵州黎平侗族寨与寨之间的男女青年互相交往的一 形式。侗话叫“为鼎”。通过“为鼎”,可以增进友谊,甚至结成亲戚。 姑娘们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细心地观察,认为某个寨子的后生勤劳,为人厚道,而且生活上也不错,先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才恳求母亲们向本寨的父兄们徽求意见。两寨的人都同意了。开众亲这项活动便开始进行。于是姑娘们 一起上山砍一根最高的捕竹。她们把楠竹拖寨用剪刀把叶片全部剪掉。然后,各人献出最好的皮棉一篮或两篮,做成棉球,用各色丝线把它系在竹枝上,并精心扎了几祗展翅欲飞的彩凤站在上面。 彩凤要飞了!八月里,选一个晴天,姑娘们在哥哥弟弟的陪同下,一路上敲锣打鼓,吹奏声签,鸣放鞭炮。把那根“银竹”抬到后生的寨子去。选一丘面积最宽,禾苗管得最好的稻田,把“银竹”插在田里。 因为开众亲的甲、乙两寨一般相距不远,姑娘从插“银竹”的那天起,每隔三两天就轮流派人来这里观察那丘“瘪米田”。等禾穗黄到七八成时, 在剪禾大忙前,全寨的姑娘一齐出动。来到“瘪米田”,七手八脚地把那根“银竹”放倒,用一个人按住竹子的根部,其馀的人用手端起转个圆圈,竹尖扫到什 地方,姑娘们就把圆圈内的糯禾全部剪完,挑到“姑娘头”的家中。 第二天姑娘们把剪来的糯禾脱粒后,做成“瘪米”,拿来大家吃。这天,男寨的后生上下打扮一身新,吹着芦签到女寨来“为鼎”。后生进寨时,姑娘们的父老兄弟到寨门口放炮迎接。 到了寨中鼓楼,姑娘们给每个来“为鼎”的后生发一双新布鞋。等他们穿好了。姑娘们便把整匹整匹的蛋浆布铺在石板路上,一直铺到“姑娘头”的木楼,让这帮后生从上面走过去。她们用这 特有的方式把后生接到“姑娘头”的家里。后生们洗脸洗脚完毕,男女双方即开始对歌。 这时,女方寨上的父兄们,则忙于杀猪宰羊,准备宴会,款待佳宾。席上,大唱酒歌,互相赞颂和感谢。 男女青年互相敬酒,借这个难得的机会,互相亲近,互相了解,不露声色,主要观灿谠方三个方面:一看身体好不好;二看懂不懂礼貌,三看歌才强不强。 后生们在女寨住上一两晚就要回村了,当天,姑娘们用竹饭盒或秧篮盛好“瘪米”,送到男寨去,给后生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品尝。男寨同样杀猪宰羊来招待。席间,青年男女又要互相敬酒互相对歌。对得上的,免于喝酒;对不上的,就会被扭住耳朵硬灌。 作客两天,姑娘们转回本寨了。通过一来一往的活动之后,两寨男女青年进一步互相了解。从此,众开亲便深入各个家庭。如果某后生和某个姑娘互相看上了,后生便托媒上女方家说亲。倘若父母也高兴,便成全了一对。两寨成年男女都可以在这项社交活动中,自由地挑选自己的伴侣。这给青年人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这也是两寨增进友谊的标志。如果有的找不到中意的对象,同样可以男外娶、女外嫁,开众亲绝不会形成无形的枷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