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前,裕固族存在两种婚姻制度:一种是一夫一妻制的从夫居婚,另一种是女不出嫁的帐房戴头婚。无论是哪一种婚姻形式,同氏族之人不能通婚,辈份不同者亦不能通婚。违者将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甚至被赶出部落。 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特点是男娶女嫁,妻从夫居。裕固族这一婚姻制度又有三种形式:成年婚、换门婚和童养媳婚。 成年婚多由父母包办,男子到结婚年龄(15岁左右),父母便为之操办婚姻。一般要经过求婚、定婚、结婚三个步聚,彩礼很重,而且必须门当户对。也有大户娶穷人女子,但穷人绝不可能娶大户女子。由于结婚需花钱太多,贫穷牧民聚妻十分困难。因此,裕固族十有八九不能正式结婚。 “换门婚”或“交换婚”在裕固族中也存在,即在两家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交换姑娘成婚,或舅表、姑表之间相互通婚。这种婚姻不用彩礼,可避免沉重的负担。一些贫穷牧民采用这一婚姻形式。 裕固族的童养媳婚现象也不少。有钱人家当儿子七八岁时,便给他聚十七八岁的姑娘为妻,甚至有三岁孩子娶十几岁的媳妇的现象,媳妇把丈夫看大后再与之同房。 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母包办的买卖婚姻也逐步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自由恋爱男女平等的一夫一妻婚。 婚礼 裕固族的婚礼是非常热闹、讲究的,一般举行几天,头一天是女方家中请来亲朋好友,用奶茶、好酒、手抓肉招待来宾,并举行对歌。这天最重要的活动是给新娘戴头,就是将一幅用珊瑚、玛瑙等珠宝串制成的华贵头饰系在新娘发辫上,发辫的亲式也从这一天开始梳成三条大辫子。第二、三天是婚礼的高潮,举行送亲、迎亲活动。新娘在歌声中梳妆打扮,又在娘家人依依惜别不舍的歌声中骑上马,由送亲队伍陪伴着走向婆家。半路上新郎家迎亲的人早已恭候多时,以酒肉迎接送亲队伍。在距新郎家几百米的地方,男方为新娘准备了一座小帐篷,客人要绕着帐篷转三圈,察看婆家准备的情况,并设法靠近帐篷,将四周拉绳弄断,女方客人拆,男方客人保持相互戏逗,名为踏房。晚上,新娘要在这里歇宿一夜,第二天与新郎举行见面仪式。送亲队伍的其他人被男方请到大帐篷中欢歌畅饮,直至凌晨。 翌日晨,新娘被清出小帐篷进大帐篷前,宾客都在门外迎接,门前点着两堆火,新娘从火堆中间走过时,新郎要将装有五谷的小瓶砸烂,将五谷撒在地上,然而迅速用一枝有三个箭头的红柳条制作的箭射向新娘,射中则表示吉利,忌味着新娘新郎将来会美满幸福,白头到老。 仪式结束后,大家都进帐篷就座,由新娘向婆婆敬茶和送礼。娘家人将娘妆取出摆在众人面前并介绍新娘的脾性。随后新郎房再一次宴请来客,在欢歌笑语中预祝新郎新娘幸福。这种场面要持续几日,直到新娘回新郎房时婚礼才告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