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清真烤鸭传人呼吁救救烤鸭:现在的鸭子不对劲(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北京晨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文化不是编出来的 
    现在自由市场上,到处都有鸭架卖,我就不明白了,鸭架要么客人带走,要么做汤,这些鸭架从何而来?如果说来自烤鸭店,那顾客喝的鸭架汤,究竟是什么?
    过去鸭架汤略带白色,为什么?因为烤鸭至少45分钟,又油腻,所以不能上浓汤,应清淡、爽口。清真烤鸭的鸭汤还要加蔬菜,但蔬菜不能有气味。一般是冬天白菜、春天萝卜、夏天黄瓜、秋天冬瓜。注意,萝卜是有气味的,所以要先煮熟再用。
    过去顾客吃完了,跑堂看座位上有老人孩子,会建议最后加个鸭油溜黄菜,即鸡蛋加2/3的水,用鸭裆油炒,因为油是烤鸭剩的,所以不收油钱,价格便宜1/4。 
    与客人的这种沟通,从头到尾让人体会到吃烤鸭是一种文化,文化不是瞎编出来的,它得有根有据。不像今天,客人与厨师不照面,鸭子早就烤好了,客人要,用微波炉一热就上,倒是真快了。
    留住祖宗的这份遗产
    烤鸭变了味,有客观因素,比如过去用枣木烤,现在枣木少,改用果木,没那个香味了,这没办法。但也有主观因素。
    首先,缺乏一个部门具体去管这些事,把什么都交给市场,让餐饮业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比如用口水油、劣质餐巾纸、一次性筷子,说了这么多年,改了吗?南京吃小龙虾吃出了问题,可这么多餐馆不还在卖?
    第二,老师傅流失太严重,好多厨师压根就没学过徒,你让他按传统来,他懂吗?过去开饭店指着名厨拉生意,给股份树牌子,可现在饭馆宣传的都是老板,连厨房都没下过,却顶着十几个头衔。老板心里明白,老师傅知根知底,不好管,不如用一批农村来的孩子,等他们摸清门路,再换新的,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创新我同意,没创新就没社会进步,但要万变不离其宗,老祖宗在吃上有几千年积累,比我们可讲究,我年龄越大,越觉得前人许多地方真是想绝了,不把这些东西继承好,光想着创新,也不行,今天创新菜做了这么多,不过是这放朵花,那加点辣椒油,真做出新意了吗?烤鸭是比较成熟的产品,在配料上可以适当变,但基本的东西不能改。
    我是真担心,再过十年二十年,真正烤鸭是什么味,大家都不知道了,他们会觉得今天他们吃到的就是正宗,要这样,烤鸭就真的完了。陈辉/文
    很多革新不靠谱
    烤鸭的传统工艺,很多已被“革新”。
    过去鸭坯要先吹气,使脂肪泡沫化,让皮肉分离。这是几代人研究出来的,这样入炉烤15分钟左右,油就从毛眼往外冒,相当于自炸,这样才能酥脆。如今,这道工序基本没有了。
    按老规矩,鸭子入炉前要往腹腔灌开水,清真烤鸭灌的水中还要加花椒。这样入炉后,水很快开锅,外烤内煮,才能外焦里嫩。此外,灌水还能去除鸭子腹腔中的异味,不知为什么,现在许多烤鸭店连这道工序也省了,这样 “革新”,我认为是一种亵渎。
    过去烤鸭片制方法和今天也不同,一般是“两吃”,即先把鸭脯上的皮片下来,给每位客人一片,尝一下,因为它很酥脆,必须趁热吃,否则凉了,油就出来了。现在烤鸭店多是先把这部位片下来,放在一边,然后片别的地方,最后将这部分切几刀,盖在最上面,晾这么长时间,早就“艮”了,一吃一嘴油。片鸭子有108刀、118刀之说,但那是技术考核用的标准,实际操作不能这么来,否则时间太长,鸭子全凉了。
    现在烤鸭按套卖,我觉得不合理,因为鸭子有大小,历来都是按斤卖,论套不公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