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说法源于医圣张仲景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深圳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冬至排在24个节气首位,称之为“亚岁”,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
    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但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则源于汉代,盛于唐宋。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现在过春节。
    由于冬至过后以寒冷天气为主,故人们进补偏于温热、补养阳气以抵御寒邪。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因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能提高肌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这种说法据说源于医圣张仲景。当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上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而今天冬至吃饺子不再是为了治冻耳朵,而因饺子是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取意也是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依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