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30年代的上海:衣饰引领全国时尚 (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文汇报 佚名 参加讨论

    
    1935年上海的第一次集体婚礼
    上海的七种生活
    上海全市的居民,据民国23年上海市公安局发表的人口调查,共有336万2836人。这300余万人每天在上海生活线上挣扎着,营着各式不同的生活。
    我们可以把上海的生活,分成七种典型。
    第一、是要人的生活:政治要人们都欢喜在上海租界区内购置一个寓邸,以便在公余之暇来一度享乐的生活。那些寓邸,大多是设置在公共租界或法租界的最清静幽胜处,称为“×公馆”,建筑当然富丽堂皇,内部的布置,极尚豪华。要人们的出入,有自备的汽车,卫士随身保护着。他们如果在公余偶度的到上海来时,一定有许多当地的政治要员来作种种的拜会,互相宴答,有时兴致来时,素性来个园游会,邀集当地各要人和要人夫人,来同乐一下。如果遇到政治有什么变动时,这上海的寓邸,往往是做他们“高蹈”或“出山”的大本营。
    要人的生活,虽在公余时也是很烦忙的,除了公务上许多同僚日常的拜会外,更有新闻记者和访员的前往晋谒,探询时局的消息和个人的感想,有时是记者们赶去探询的,有时是要人们召集记者去谈话的。何况上海是要人出入的重要码头,欢迎、欢送的酬酢,也是日常所免不了的,至于要放些闲情逸致,到上海各游乐场所去逛逛,那倒是很难得的。
    第二、是富绅的生活:这里所谓富绅,是包括富商和闻人而言,富商有自内地迁居来的,有的是在上海新近发迹起来的;闻人是在上海市面上最响亮的人物。他们各有各的潜势力,这班富商、闻人的生活,那是极尽享乐与舒适。他们的居处不用说是广大的第宅,巍峨的洋楼,陈设着珍贵的用品,呼奴唤婢,威风异常。出门时坐着自备的汽车,有保镖随身保护着。室内尽是娇妻美妾,以供声色的享乐。他们每天的日常功课,便是修饰、打牌,到大规模的游乐场如回力球场、跑狗场等地去狂博。女子大多出入于大百货公司之门,挑选最华贵的衣料或饰物。
    闻人们的生活比起富商来要复杂得多,除了处理一己的私生活外,还要参加社会上的各种集团生活,一件社会事业的赞助,要他们列名,一件重要案件的决议,要他们发表意见,此外,如公益事业,救灾捐款,奖券开奖,都非他们到场办理不可,所以闻人的生活,在华贵中还是十分烦忙。
    第三、是高等华人的生活:这里所谓高等华人,是凭藉了外国人的势力而过着优越生活的人。他们有些是大洋行的买办,有些是外国人机关内的高等雇员,每月都有丰厚的薪金收入。他们平时耳目所沾染的,便是一些欧美的气味,因此,他们的生活都充分的欧美化起来。他们住的一定是华美的洋房,纵然自己置办不起,也一定要租赁这种完全欧化的住宅。他们穿的,一定是挺括的西装,出入也有汽车代步,但大半不用汽车夫,而由自己驾驶的。他们每天除一定的时间处理公务外,便可纵情于享乐,不过他们的思想程度较高,意识和趣味也高尚得多,他们的业余生活,便是出入于大电影院、大酒楼或大舞场。在星期日或假日,还会携着合家大小,作一次短程的旅行,到附近的名胜区域去游玩一天,以调剂身心的健康。因此,他们的生活,是高贵而较有秩序的。
    第四、是小市民的生活:小市民是代表着上海的小资产阶级,他们有相当的财力,在上海市内营着比较优裕的生活。他们想享乐,但又怕花钱,物质享受的欲望,永久不能使他们满足,因此他们的生活,常常会感到矛盾与苦痛。
    他们的生活趣味较低,日常生活如衣食两项,都相当的讲究,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消磨在打牌、宴乐、看戏等事。他们留心报上的京戏广告,喜欢看布景伟大、内容神怪的戏文。男人们有时也喜欢涉足跳舞场或妓院,以及各种低级趣味的游戏场中。女人也喜欢在衣饰上较量,他们醉心于奢华,有时因为欲望的不满足而痛苦,这一类人,他们对于生活的享乐,常常感到不满足,因此精神上的痛苦,也占有了他们生活的大部分。
    第五、是一般从业员的生活:这是上海市民内最普遍的生活,从业员指商店、工厂、机关的职员而说,因了他们每月收入的不同,所以生活的状况也各异。大体说来,是“清苦满足”四字。因为他们的生活,往往与劳力的辛苦成正比,生活的费用,总是处处在“经济”二字上打算。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在工作中,余闲的时候,他们便是逛逛马路,看看友人,有好的电影片也不肯放过的,一定要去看一次。衣食两项,都因地制宜,不甚讲究。因为上海的各商店、机关都不供住宿的,所以他们的居家,都在弄堂式的市房内,也很精致,日常生活纵然说不上舒适,但是够称得起“安乐”,因为他们对于物质的享受是很知足的。
    第六、是贫苦大众的生活:这些人担负了上海社会最下层的工作,如车夫、苦力、清道夫、捡垃圾的。他们用最苦最低贱的劳力,来图一己或一家的温饱。他们大半是异乡逃荒出来的灾民,在闸北一带建起茅草的蓬户,男人们以拉车搬运为主要职业,小孩们到各弄堂内去捡垃圾,或到大工厂里去做童工,年老的人,甚至匍匐在街头行乞。每天所得的是十分有限,而生活的巨轮常常紧压着他们,他们只得吃人家剩下来的食物,穿人家遗弃的衣服,住在黑暗的低湿的草房内,动辄起火,还有生命的危险。
    第七、便是流浪人的生活:流浪人是指失业或无业的游民而言的。上海市内营这种生活的人很多,他们居无定处,食无定时,生活绝端的不安定。失业的流浪人,往往以向亲戚、朋友、熟人借贷过活,一旦找到了职业,便可过安定的生活。至于无业的游民,他们因为没有职业,便去做流氓、索诈、抢窃、求乞等的勾当,有钱时他们会尽量的享乐,没钱时连天的挨饿受冻。最低级的流浪人,蓬首垢面的在街头踯躅,他们的饭食,完全是由市内的送饭司务供给,他们专以乞取剩余的饭菜来饱腹。晚上便东倒西歪的横躺在人行道上或弄堂口,常常受巡警们无情的木棍和腿的踢击,如果兼有窃贼行为的,监牢便成了他们常去的住所。这些人,上海人统称之曰“瘪三”。流浪的儿童,便称为“小瘪三”,他们在大桥边挽拉经过的车辆,向乘客乞取数枚铜元,晚上也是住马路和弄堂的角隅,常常被巡警们追逐,好像驱逐一群野狗一般。这些流浪人的发生,完全由于上海社会组织的不健全,而找不到工作做,实在是一个最大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