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谷浑”:穿彩虹袖衫 中国很多少数民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往往只要看他们的穿戴,就能辨别其民族。 大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还有一个“穿彩虹袖衫”的民族——土族。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土谷浑”。千百年来,世事变迁,他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他们仍然保留了自己民族的特色。土族妇女头戴毡帽,身穿高领斜襟长衫,下套百褶裙,内着长裤,中间系一条长约4米、两头绣有各种花纹的长腰带,脚上穿一双绣云纹的长统布靴。最有特色的是衣服的袖子,年轻妇女的袖子往往十分醒目,由红、黄、蓝、白、黑等五色布料拼成:红色代表太阳;蓝色象征天空;黑、褐色表示土地;黄色指代五谷……这些颜色合起来,就象征着美丽的彩虹。她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希望都融入了服饰之中。 贵州布依族妇女的服饰有一定的规则:缠头帕,着右衽短衣,穿百褶长裙或长裤,外系绣花围裙,有庄重、清秀之美。古朴清新的蜡染是布依族女服的装饰特点,而蜡染纹样又以几何形的螺旋纹为主,如果加上锯齿,则成了象征太阳、光芒等的纹饰。布依族蜡染结构规整,纹饰纤细,虚实相间,层次丰富,又称“栏杆服”。 苗族服饰:不同支系不一样 在一些历史悠久、支系繁复的民族中,服饰更是区别不同支系的重要手段。据民族调查资料显示,存留至今的苗族服饰不下一百多种,特别是女服,几乎隔村隔寨都不相同,可谓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从民族学角度看,苗族服饰是一种标记,它的功能相当于族徽,是区分苗族支系的重要依据。清代文学家陆次云在《峒溪纤志》中依服色把苗族分为“白苗、花苗、青苗、黑苗、红苗”五支。由于这五大支系的苗族形成的时间各不相同;同一个支系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久而久之又形成了众多小的支脉。 黔东南历史上曾是“黑苗”的生活区域,那里的服饰虽然有许多相同处,但仍能分出若干类型。丹寨传世女装以蓝靛布为料,大领对襟,袖肥衣短,花饰用拼、贴、挑、绣、染等工艺,精致典雅。特别是传统女装的衣领背后、衣袖等特定部位,均饰有螺旋形蜡染花纹,苗语称为“窝妥”。此种花纹图案的形制、大小、数目及排列位置等,据说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决不因人因地而改变,具有严格的规定性,说明是这支苗族的标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