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客家妇女为什么戴头巾?(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华文教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其实,客家妇人戴的头巾是客家妇女的头饰,在闽粤赣地区丘陵起伏,江河小溪犹如蓝缎镶在厚重的红褐大地上,一个又一个冬季裹着湿气在这片土地上轮回。在赣南地区的龙南、定南、全南(赣州人称它们为“三南”)头巾又叫客家冬头帕。
    客家冬头帕一般是在妇女坐月子时和步入中年后佩带,成为三南客家中老年妇女服饰的最典型特征。客家冬头帕具体始于哪个年代已无从考证,只能用当地农民一句通俗的话概括:它是从老一辈不断传下来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悠远传承寄托了客家对祖先最朴实的缅怀心理。
    客家冬头帕是北方头巾文化的延续和闽粤赣本土文化的结合。客家人从相对开阔干燥的北方平原迁移至多雨潮湿的南方丘陵,为了御寒防湿,头巾更加成了服饰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另一方面,客家冬头帕的形式也源于文化融合,学习了长江流域“悟子”的形式和土畲服饰的装饰特点;同时还源于客家先民对闽粤赣丘陵气域的深刻理解:红褐、黑、白相间条纹的披肩,有如客家深厚的地层,又如客家层层的梯田;额前部的大块黑色面料配上艳丽的两根丝带,有如厚重大地上的两条河流,据一位客家老人解释是“一条是以前的河,一条是现在的河”。“以前的河”可能是指北方的黄河,过去养育着他们的祖先;“现在的河”可能是指闽粤赣地区的河流,现在养育着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还有戴好的头帕如同起伏的丘陵等。这些都体现了客家人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今天我们看到的客家冬头帕结构形式:披肩、护额、丝带三部分和穿戴方式,都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巩固发展而来的。太平天国的士兵将领大部分是两广客家人,有强烈的中原汉人情节,这促成了太平天国纲领的反清意识,在服饰制度上表现为推翻清制、恢复汉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提倡新的衣冠服饰,改革后的太平天国妇女的服饰多戴披肩头巾,这对三南客家冬头帕影响深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