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中华民族服饰艺术(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艺术中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黎族服饰——“被列为朝廷贡品”  
    黎族家庭手工纺织技术历史悠久,唐宋时代其棉纺织就领先于中原。黎族的纺织技术高超,姑娘们用并不复杂的纺织工具,亲手织出最精美的服饰。显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勤劳本质,寄托她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由于质地细腻,色泽艳丽,被列为朝廷贡品。   
    妇女穿对襟地扣上衣、筒裙或穿套头式上衣。发束脑后,扣以骨簪,上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镯。男子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襟。海南东方县有少数黎族男子上衣与女子无别,也戴耳环。
    在衣饰方面,妇女束髻于脑后,押以骨簪,披绣花头巾,衣无扣,对胸开襟,有的地方穿“贯首式”上衣,下身穿裙。妇女大都喜爱戴耳环、项圈、手镯、有的一直保持纹面和文身的习惯。男子结鬃,有的结于额前,有的结于脑后,缠头,上衣无领对胸开襟。
    黎族所生产的棉织工艺品驰名中外。尤其是“双面绣”最为出色,多作为上衣的装饰,如衣侧花,后背花等。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平日喜闻乐见的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以及几何纹等。但不同地区有所侧重。这些图案的造型稚拙夸张,构思大胆巧妙,运用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等构成整齐的富有装饰风格的花纹图案。在色彩上,一般采用红、黄、白等几种,配色和谐,绚丽华美。黎族妇女的头巾,上衣,筒裙往往嵌入了金银箔,云母片、明片或羽毛,也有缀以贝壳、穿珠、铜钱、铜铃或流苏等,更产生了有声有色的特殊效果。
    (2)别有韵味的黑衣壮服饰  
    黑衣壮服饰至今仍然保留着最为传统、最具有民族特点的内涵的壮族服饰。黑衣壮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美观,别有韵味。黑衣壮以崇尚黑色与其历史文化有关。古时候,黑衣壮就规定族认一律穿蓝靛染制的黑色服装,作为族群标记,沿袭至今。“黑衣壮”也因此而得名。
    (3)纳西族服饰——“披星戴月”  
    纳西族的服饰古雅纯朴,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其服饰中,最具特色之处就是纳西族妇女的羊皮背饰,一般用羊皮制成,披于背部,故俗称为“羊皮披肩”,它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象征纳西族人民勤劳勇敢,以辛勤的劳动换取甜蜜生活的炽热感情。   
    (4)以黑为质,以红为饰的佤族服饰  
    佤族,源于我国古代的“百濮”族群,分布在云南西南部怒山山脉南段,萨尔温江和澜沧江之间的广大山区。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地。历史上称这一片山区为“阿佤山”。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的特色。   
    (5)素雅、轻盈,自成一格的朝鲜族服饰  
    朝鲜族长期生活在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我国东北地区。中国的朝鲜族是部分人从明末清初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服装比较独特,呈出现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 
    (6)庄重大方、新颖别致的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是我国古越人的后裔,自古以来就居住在我国气候温和、山川秀丽的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布依族就进入了农耕社会,至今仍从事农业,其服饰鲜明地反映了温带气候和农耕经济文化特色。布依族服饰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他们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7)端庄得体,朴素大方的壮族服饰  
    壮族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河池、百色、柳州四个地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壮族的男女皆穿黎桶,服装款式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8)绚丽多姿、色彩鲜明的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维吾尔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奔放,性格豪迈,并且能歌善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姿的服饰便是维吾尔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服饰形式清晰、纹路多样、色彩鲜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