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山西袜楦子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太原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看到我拍的这三个木制的“脚模”,许多人一定会说它是“楦头”,并把它和做鞋联系起来。虽然您说的相差不远,但还是不够准确,因为做鞋的楦头是前后分体的,以便中间加塞打紧把鞋“楦”得饱满周正,合脚受穿。刚做好的新鞋干瘪紧憋,这样的整体楦头是怎么也打不进去的。告您吧,这样的“脚模”不是用来楦鞋的,而是用来楦袜子的,村里人叫做袜楦子,也叫做袜撑子。看到这里,一定有人会问,袜子买回来穿就行了,还用得着楦?还用得着撑吗?这您可就不知道了。
    在机织的袜子出现以前,我们的祖先所穿的袜子都是用手工缝制的布袜子。手工做布袜子的工艺很繁复,得先分别做好袜底子和袜腰子,然后再绱在一起。做最后这一道工序时,就用得着袜楦子了。农妇把袜底子铺好,放上袜楦子,再把袜腰子套上去,比画合适,先用大针缭住,然后再用小针密密地缝起来。一直到上世纪初,我们村里的人还穿布袜子。布袜子虽然难做,穿着笨重,但有一个好处,就是耐穿。
    后来,便有了机织的线袜子,那时,村里人称之为 “洋袜子”,“洋袜子”虽然舒适、美观,但不耐穿,尤其是袜底子经不住农村汉子们“倒砸”,那时农民手头紧,也没能力老买“洋袜子”穿,又想让自己的汉子舒服体面,又想叫“洋袜子”耐穿,聪明贤慧的农妇便想了个 “中西结合”“土洋并用”的妙招——— 补袜子。我这里说的补袜子,不是现在人们所理解的袜子有了小洞缝上三五针的补袜子,而是一种对洋袜子动“大手术”的补袜子。
    那时,人们买回来“洋袜子”后,不是马上就上脚穿的,而是先进行一番“加固工程”,用剪子把崭新的“洋袜子”的底子从中剖开,套在袜楦子上,下面给它加上一个鞋垫一样的底子,前面加上一个布包头,后面再加上一个布后跟儿。底子、包头和后跟儿都是用双层布细针密线纳起来的,还要拼成各种精致的图案。这样一来,“洋袜子”就“铜帮铁底”了,跟老式的布袜子一样皮实耐穿了,从鞋外面看,还是跟线袜子一样美观“洋气”。我小的时候,就多次在煤油灯下看母亲补袜子,当我看到母亲用剪子往开豁新袜子时,就要心疼地阻止母亲,母亲看着我慈祥地笑着,但还是毫不手软地将袜子豁开。
    当然,穿旧袜子烂了口子也是需要补的,补旧袜子时也离不开这样的袜楦子。那时,不管一家几口人,脚大脚小是不会一样的,因此,这样的袜楦子一家不止一个。孩子脚长了,旧的袜楦子不能用了,就得做新的。那时,三乡五里之内,就有专门做楦头的木匠,农民的口语就叫做砍楦头的。
    现在,不光没有人穿布袜子,也没有人穿那种“中西结合”的线袜子了。至于这种袜楦子呢,就成了纯粹的废物,大都被人当柴烧掉了,剩下的可就“凤毛麟角”了。(张玉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