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中国服装五十年变奏曲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大众收藏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从1950年到现在,中国服装已走过了整整半个多世纪的里程。抚今追昔,中国服装这50余年的变化好像是在叙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人们可以从中透视出这个“衣冠大国”的社会发展轨迹。 
    遥想50年代,具有布尔什维克革命意识的“娜塔莎式”大花布拉吉,“哥萨克式”小偏襟衬衫、灰卡其布列宁装,还有飒爽英姿中山装、人民装一直是渴求进步的人们的首选。那时,举国上下可谓是一片蓝色的海洋,蓝色的卡其布深受男女老少的青睐,但服装的款式异常单调,只有十几种之多。当时,人们可用在服装上的开销非常之少,买布要凭布票才能供应。人们同时被艰苦朴素的观念信条引导着,坚持要不奢华,以穿有补丁的衣服为荣耀,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着装风气,也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向质朴的工农大众靠近。在许多家庭中,衣服都无一例外地成了“传家宝”,它经爷奶传给父母,再由父母传给子女,由于是多子女制,一件衣服则又经常由长子再传次子,以此类推。
    及至60年代,“文革”开始前,原本单色的服装稍稍呈现出一点杂色,这在总是激情浪漫的文艺团体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所谓的“修正主义”苗子开始稍稍抬头,中国服装总算走近了张扬个性的时尚边缘。但很快,随着“文革”的兴起,中国服装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被淹没在了一片国防绿的军装里,军服成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时尚。几乎所有的妙龄女郎都幻想着能“绿”装素裹,尽显“妖娆”。但由于军服的罕见,流行中便有真假之分,于是人们炼就出了一副识别真假货的火眼金睛,这也许是中国服装打假的最先源头。顺带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江青领衔展示的“江氏服装”在国内的各大场合折腾了一阵子,但由于设计的失误和幼稚,很快便夭折了,没有形成任何气候。
    在70年代,中国服装被老外称作是灰蚂蚁蓝蚂蚁,它们蠕动在大江南北的宽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少,也不管是何种职业,大家都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千人一面,万人一体,个性不能被张扬,只能被打倒。后来,人们还对天蓝色及红色大翻领的运动装情有独钟,因为它们常穿在深受爱戴的乒乓国手身上,尽管他们还不敢被老百姓公然称作为心目中的偶像。1978年,中国服装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重大转折。从单一走向多元,它经历着改革前的剧烈阵痛。
    80年代,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这20年中,中国服装也首次引进了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样式,踩蹬裤、牛仔裤、直筒裤、牛筋裤、喇叭裤、老板裤、萝卜裤、夹克衫、蝙蝠衫、皮大衣、西装、晚礼服、休闲装、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甚至超短裙、迷你裙,这些时装新概念铺天盖地卷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分辨着、感知着、追踪着、模仿着、争议着,新旧杂陈,确实有点令人措手不及。
    据说踩蹬裤最早唤醒了中国女性的审美和独立意识,它也一度大规模地泛滥流行,从学校的小女生到工厂的女工再到菜市场监工的老大妈,她们几乎人人都具备这样的裤种。到后来,踩蹬裤被弃置一旁,无人再去问津。但是,它的功劳不可辱没,有了它,也才有了日后的超短裙、露肩露背裙……不管怎样,它算得上是千篇一律女性服装的最初反叛。
    此外,喇叭裤可能是最受争议的一种服装,它的大肆繁衍及迅速流行的确令人瞠目结舌,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喇叭裤加长发戴蛤蟆镜的男青年形象几乎成了不正经、不三不四、流里流气的代号。通过关于喇叭裤的功与过、罪与罚等问题的探讨,人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张扬个性、尊重自我的年代。那种千人一面的现象是一去不复返了。
    但在着装方面,我们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句顺口溜叫做“不管多大官,都穿甲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大家在选择衣服时有一种盲目的从众性和趋同性,就像风行一时的红茶菌、甩手疗法、君子兰、呼啦圈等等。一时间,要么街上都流行红裙子,要么都流行黄裙子、黑裙子、白裙子……大家在街头或聚会场所,经常能看到和自己穿着等同的各色人,但通常并不感到尴尬,而且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是:“里长外短一大怪,短裤穿在长裤外”。但真正怪的还不只这些。为了追求新潮前卫时髦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一些年轻人故意将新衣服作旧,或者掏个洞,或者磨破边,有的还干脆撕破裤边的侧缝线招摇过市。还有,长裙及至脚面,短裙刚好盖臀。在开始睁开朦胧睡眼看世界的同时,中国服装业也跃跃欲试地想在世界时装领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90年代,休闲装深受人们的青睐,服装的功能性被人们广泛地认同和重视。以衣服为主流的时尚已变得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这一切不单单是彩发、黑嘴唇、松糕似厚底鞋、鱼网装、透明装、露肚脐装、缩手装、乞丐服、PONK服,及内衣外穿、半袖衫穿在长袖衫外等等服饰现象所能函概得了的。紧接着,牛仔装这一西方服装新概念也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经过不断的熏陶和磨砺,人们慧眼独具,能清晰地辨认出GUESS、MARLBORO、WERSAGE、PORTS及ESPIRIT这一类顶尖世界名牌,人们在购买服装时也越来越出手不凡,可以花近万元买一件皮衣,也可用上千元消费一件西装,为的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穿出档次穿出品位。服装的概念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固定框架,也不再拘泥于弊体御寒甚至美观等几项简单的内容,它几乎变成了某种时尚的代言人及某种生活方式的表达和宣泄。 
    同一类衣服不同的穿法,也能折射出穿者的千姿百态。有人曾戏谑说,穿化纤西装而不打领带的是民工,打上领带就成了上门推销或在街头发传单的大学生。换成毛料的西装,打上难看领带的是国企领导或乡镇企业的小老板,换成三粒扣总穿白衬衫的是年轻的白领,只有外资企业的中层以上干部才恢复了西装的名誉。看上去能让人眼睛一亮的是那些洋文不错的代理人。
    着装以言志,这是90年代末中国服装的另一种现象。1998年末,洪水曾肆虐中国南北局部地区。官兵们身着迷彩服日夜抗洪,深得民心,那以后各种迷彩或变异迷彩装又在人们的生活中流行开来了。甚至连女孩子们也都穿上了各式各样的迷彩T恤。
    在本世纪的最后一个夏季,中国的女装也变得越来越透明,这种露还不是那种坦胸、露背、露肚脐的简单暴露,它们朦朦胧胧、遮遮掩掩,既含蓄又引人入胜。其中有小立领与前胸稍敞的些微透,吊带裙与披风配套的朦胧透,透明衣加内衫的立体透,还有针织衫与镂空工艺或镶拼蕾丝的局部透。至此,中国女人在着装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大胆。
    当然,中国服装从来也没淡忘过要走向世界,已经开始在世界服饰舞台上崭露头角。与世界服装接轨,成了这一时期中国服装业贯穿始终的主题。“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在舶来服饰的猛烈冲击下,人们也越来越怀念传统的味道十足的中式服装———第一个扣子扣得紧紧的、严丝合缝的中山装,小立领的棉布或麻布衬衫,带团花或寿字图案的丝棉袄,大红色的中式坎肩……
    正如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所说:“古典意味着持久永恒的特质,现在看来不时髦的东西,10年后可能好看一些,20年后甚至可能恰到好处。”以经营“中国意念”而誉满全球的香港服装设计师张天爱在这方面旗开得胜,到目前为止,她已在上海和北京各开了一家服装专卖店,除此以外,还有潮流紧追人士所开的“兰花布馆”、中式衣店,真是不一而足。北方农村姑娘的那两个红彤彤的脸蛋也被设计师移植到了中外模特们的脸上。经过改良和各种设计理念演绎的中式服装依次亮相登场,跨入新世纪后,中国服装又开始了一番新的轮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