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赵云应戴哪种头盔 中国盔甲文化(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经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刘永华指出,尽管中日两国的盔甲同出一源,但日本的盔甲对当今世界文化影响很大,而中国盔甲的影响就小得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日本对盔甲的保护很好,而在古代中国,对盔甲的保护就相对较差了。
    这和中国在宋代之后重文轻武的文化有很大关系。翻阅宋、明等朝代的历史不难发现,当时都是由文官掌管军权,武将只负责执行。在这种“尚文”的大气候下,职业军人们很难形成独特的家族荣誉感,也很难出现由家族传承的盔甲文化。
    目前,古代中国盔甲的传世之作都是明以后的作品,此前的资料全部源于出土品。同时,即使是这些明以后的盔甲,国内的收藏家们也少有问津。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情况,人们对真正盔甲的认识,大都留于明清的布面盔甲。然而,由于那个时代火器已较普及,所以传统的盔甲文化已经衰落了。
    对于一般观众来说,印象中的中国盔甲形象大都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传统戏曲中的行头,一个是早期的连环画。戏曲中盔甲形象的来源是明清的布面盔甲。而连环画中的盔甲形状又多是取材于戏曲。实际上,中国明代之前的盔甲非常丰富,如果能够照实做出来的话非常有冲击力。即使是明清的盔甲,也和中国影视剧中表现得不同,那时的布面甲都在里面缝铁甲片,所以里硬外软,因此,此种盔甲在穿着后的质感也更硬朗一些。
    中国盔甲“面目模糊”还跟中国历史上陆陆续续的传统中断有关。刘东锋说,直到宋朝,中国的盔甲一直是延续发展的,而在元以后,随着不断的改朝换代,随着文化与武备连续受到各种因素的约束,多重挤压作用使历史的遗存逐渐消失殆尽。
    设计要领“功能美”才是至高境界
    那么,中国影视剧中的盔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刘永华既是中国古代盔甲史的研究权威,又是一位舞台美术专家。他对中国影视作品中盔甲设计的看法很有参考价值。刘永华表示,他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一部让自己满意的国内古装战争题材影视剧。因为缺乏古代中国盔甲的资料,国内那些比较有追求的美工设计师往往会出于审美的目的,在进行盔甲设计时拉进各种日本元素。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日本的盔甲源于中国”,不过,这些设计师拿到的元素却常常是日本盔甲制造者的独创式样。这种“唯美观论”的杂糅做法,最终让设计出的盔甲毫无质感,没有视觉冲击力。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方法只有一个:让中国盔甲恢复战场实用的本来面目。只有设计师真正理解古代盔甲的结构和功能,才能制作出来具有视觉美感的古代盔甲。事实上,军用产品最重要的美感就是“功能美”。这就好比悍马车,它并没有刻意造型,但是却很有美感,就是因为它符合战场使用的实际需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